Workflow
全球宏观展望之后:中国的 “内卷” 与 “演化”-What's Next in Global Macro China's Involution Convolution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经济与政策 特别是反内卷政策及其对工业领域的影响[1][2][3] * 公司提及摩根士丹利及其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与预测[1][4][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面临持续的通缩压力 中国GDP平减指数已连续九个季度为负[1] * 反内卷政策标志着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 旨在应对 entrenched deflation 和 overcapacity 其背景与2015-18年的供给侧改革不同 当前新兴产业(如太阳能 电动汽车 电池)由民营企业主导 需要激励而非指令来整合供应[1][2] * 政策实施将面临复杂环境 包括脆弱的房地产市场 entrenched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以及全球贸易关系的流变 reorientation[2] * 基础案例假设初始行动 modest and flexible 高国有企业 concentration 的行业(如煤炭 钢铁 水泥)已开始遵循2015-18年的 playbook 进行减产 更大的挑战在于为下游行业创造激励和 redirecting capital flows 以削减供应 目前行动 limited to pledges and efforts to monitor price and/or volume controls[3] * 外部力量(如美国关税上升和地缘政治 fragmentation)可能对国内 industry consolidate 施加压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显示中国在许多全球供应链中已转向 higher value add production 政策可能正式转向 higher value add and away from lower value add production[4] * 改革短期内 unlikely to drive meaningful deviation from 使用投资来实现目标实际GDP增长的历史先例 变化更可能通过 policy diversion and gradual structural reform 发生 例如 rewiring local government incentives 税制改革(从以增值税为主转向直接税)以及扩大社会福利[5][8] * modest consumption subsidies and targeted welfare support(如生育补贴和老年护理券)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小步[7] *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计划 traditionally more about industrial policies 这次应更加平衡 并就改革重点提供更多 clarity 共识是 要持久解决通缩挑战需要 structural reforms to recalibrate local incentives revamp the tax system and shift the economic balance towards consumption 改革的规模意味着抗通缩之战 likely to be long drawn out[8]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包含大量全球宏观经济数据预测与央行会议前瞻 涉及日本 美国 印尼 以色列 瑞典 英国 欧元区等[9][10][11][12][13][14][15][16][17][18][20] * 报告后附有详细的法律声明与披露条款 说明了报告的准备和传播方 以及其内容的使用限制和风险提示[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4][35][36][37][38][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