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与公司概览 - 涉及公司:Oculis Holding (OCS)、Stealth Biotherapeutics、Nanoscope Therapeutics、Eliot Bio[1][2][3] - 核心疾病领域:视网膜疾病(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地理萎缩(GA)、视网膜色素变性(RP)、斯塔加特病(Stargardt)、糖尿病黄斑水肿(DME))[3][4][2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 干性AMD/GA:现有疗法(如抗VEGF)仅延缓疾病进展,需能逆转或阻止疾病的新疗法[3][20] - 斯塔加特病/RP:基因疗法(如Luxturna)已取得突破,但需覆盖更多突变(如ABCA4)[4][33] - DME:约60%患者未接受治疗,40%对抗VEGF反应不佳,需非侵入性疗法(如OCS-01滴眼液)[41][42] 关键疗法与机制 1. Stealth Biotherapeutics的Elamipretide - 机制:靶向线粒体功能障碍,恢复ATP生成并减少氧化应激,保护光感受器[14][15] - 临床试验: - 已完成III期RENEW试验入组,48周主要终点为光感受器损失率(保护效应43%),96周长期数据待公布[16][17] - 下一代药物Bevamipretide(滴眼液)进入I期[18][22] 2. Nanoscope的MCO-10 - 机制:光遗传学疗法,通过单次玻璃体注射使双极细胞表达光敏蛋白,恢复晚期RP/斯塔加特病患者视力[33][34] - 数据:IIb/III期RESTORE试验显示视力改善(0.3 logMAR增益),FDA已批准BLA提交[38][39] 3. Oculis的OCS-01(滴眼液) - 差异化:非侵入性治疗DME,III期DIAMOND试验入组800+患者,2026年Q2公布结果[41][45] - OCS-05(神经保护):针对急性视神经炎,计划2026年启动注册试验[43][90] 4. Eliot Bio的Tinlaraband - 机制:口服RBP4拮抗剂,减少毒性双视黄醛积累,适用于斯塔加特病和GA[23][24] - III期DRAGON试验:24个月数据预计2025年Q4公布,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30][31] --- 其他重要内容 临床终点与评估 - 关键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光感受器厚度(OCT椭圆体带)、眼底自发荧光(GA进展)[6][7][56] - 新兴技术:OCT成像和自体荧光技术用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变化[7][8] 商业化与合规挑战 - 患者依从性:频繁玻璃体注射(如抗VEGF)导致农村患者负担重,皮下注射或滴眼液更优[11][22] - 支付方压力:高昂治疗成本(如基因疗法)受保险和政府政策限制,需非营利组织支持[12][13] 催化剂时间表 - 2025年Q4:Tinlaraband(DRAGON试验)、MCO-10(BLA提交)[31][84] - 2026年H1:OCS-01(DIAMOND结果)、Elamipretide(48周数据)[17][45] --- 潜在风险与争议 - 基因疗法安全性:Nanoscope的MCO-10需长期监测炎症反应(尽管目前无SAE)[63][65] - 机制竞争:Tinlaraband与补体抑制剂在GA中可能协同,但靶点不同(抗毒性 vs 抗炎)[72][74] (注:部分问答因重复或无关临床/行业细节未纳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