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玻璃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2025-08-12 15:05

行业概述 - 玻璃行业分类:主要分为浮法玻璃和压延玻璃,均属平板玻璃范畴 压延玻璃因粗糙表面增加透光率,主要用于光伏领域 浮法玻璃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和药用等领域[2] - 行业周期性:浮法玻璃行业具周期性,需求由建筑(住宅和非住宅)、汽车和日用构成,建筑需求占比最高 供给端短期受新建产线和冷修复产影响,长期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新增产能有限[1][4] - 盈利能力:取决于成本控制,纯碱和燃料价格影响最大 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间盈利差距主要来自成本控制能力[1][4] 浮法玻璃行业 - 需求结构:建筑领域占80%(住宅40%,非住宅40%),汽车和日用占20% 需求波动通常小于地产竣工波动幅度[8] - 供给特点:生产具连续性,难协同限产 产地销地概念明显,湖北和沙河为产能集中区,华东华南为需求集中区[1][6] - 集中度变化:CR5约40%,近年加速提升 市场环境艰难导致企业亏损推动集中度提高[1][5] - 库存与价格:呈负相关,库存下降价格上涨 库存绝对水平与价格趋势无显著关联[9][10] - 盈利评估:可通过行业盈利价格差和龙头企业盈利水平判断 当龙头企业如齐斌单月不再盈利时,可认为行业见底[11] 光伏玻璃行业 - 市场现状:因漫反射特性在光伏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快速增长 技术门槛高,新进入者需较强研发和资金实力[1][7] - 行业格局:从双寡头转变为"两超多强",CR5提升 头部企业挤压尾部企业生存空间[3][16] - 盈利情况:当前处于历史最差阶段,产能过剩和纯碱价格高企导致普遍亏损 2021年产能约3万吨,2024年增至12万吨[17][18] - 技术特点:透光率影响发电效率,原片需深加工增加技术复杂性和成本 良率通常在85%-88%[13][14] - 定价机制:通过招投标报价,与浮法玻璃随行就市不同 生产环节相似但技术要求更高[3][12] 骑兵公司分析 - 业务结构:形成光伏玻璃和浮法玻璃双主业格局 浮法玻璃产能1.6万吨,光伏玻璃产能1.18万吨(预计增至1.3万吨)[21][22] - 治理结构:表现优异,2015年以来每年实施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措施 显著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23] - 竞争优势:单线规模行业最大,石英砂自给率高,天然气直供带来成本优势 预计2025年开始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4] - 市值评估:与光伏玻璃相关度更高,具有独特阿尔法效应 底部市值水平难跌破150亿至160亿元[25][27] 其他重要内容 - 资源禀赋:光伏玻璃与浮法玻璃对超白石英砂自供需求相似[15] - 政策预期:头部企业限产导致库存快速下降 未来政策可能带来积极影响[19] - 龙头公司股价:2021年前与玻璃价格一致,2022年后受地产预期影响 估值高于水泥行业,未跌破一倍P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