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应用为王,博弈型号订单及区域基建 - 低空经济策略
2025-08-05 15:42

低空经济策略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行业概述 - 低空经济在2023年底首次提出,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密集出台标志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1] - 政策层面发布空域管理条例和分类方法,为低空利用提供宽松环境,120米以下和300米以下空域设定为较宽松状态[1][3] - 低空经济发展依赖制造、应用和基建三个环节,应用是核心变量,基建是前期关键环节[1][4] - 深圳市政策领先全国一年,2022年12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开始[7] 政策支持 - 自2010年以来国家持续尝试,2021年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2] -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 - 2024年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政策密集出台[2] - 2015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管理意见,2011-2020年进行系列改革试点[2] 市场规模测算 - 参考美国通用航空业,乐观预计中国作业时间可翻20倍,对应1.5万架飞机,每年交付1,500-2,000架[2][37] - 应用环节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预计每年150-200亿元[2][39] - 美国每年飞行时间3,000万小时(中国150万小时),飞机保有量20万架(中国3,000架)[24] - 每架eVTOL年营业收入约2,000万元,资产周转率两倍[39] 技术发展 - 国内通用航空受限于技术瓶颈(发动机、变速箱等)和资源不足(机场、飞行员)[10] - 中国在三电领域(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优势为eVTOL发展提供良好基础[11] - eVTOL三种构型:多旋翼(技术难度最低)、复合翼(难度中等)、矢量推进(难度最高)[12][13] - 氢能飞机可能应用于更大型号,电动飞机更接近电动车发展路径[14] 适航认证 - 适航认证包括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过程通常需三年[15] - 全球仅中国亿航智能客运版和上海丰飞货运版取得认证[15] - 亿航智能2023Q4获TC证后季度交付量从10架增至25架,2024Q2获PC证后产能翻倍[18] - 适航认证是高门槛,商业化还需市场检验[18] 区域发展 - 深圳市规划包括1,000架飞机、1,000个起降点、1,000条航线等[2][39] - 四张网络:设施网(类似机场)、空联网(通信导航监视)、航路网(指挥调度)、服务网(数据服务)[29][30][31] - 基建具有区域性驱动特征,深圳由深城交负责,苏州由苏交科负责等[32] - 安徽省2024年有公司中标低空飞行服务项目[33] 应用前景 - eVTOL商业成功关键在于提供低成本出行方式,目前单公里成本约6元[27] - 跨界景区公司和物流公司可能率先获得应用机会,如祥源文旅、中信海直[28] - 中信海直已与上海丰飞合作用eVTOL进行海上钻井平台物资投放[28] - 货运领域空间有限,核心应用应集中在人运方面[27] 产业链 - 国内低空制造三波势力:广深地区(无人机产业)、上海地区(C919产业链)、其他地区(军用飞机衍生)[16][17] - 单架200万飞机成本约80万,电池、电机、电控和机身各占25%[19] - 2024年产业调研显示厂商前期多自研电机、电控、电池和机体[20][21] - 2024年以来宁德时代、英博尔等巨头开始布局低空经济[22] 基础设施 - 空管系统前期简单,未来将复杂化,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要求更高[34] - 民航每年投入30-50亿元用于空管建设,低空领域若达此体量将提升市场机会[34] - 民航空管设备具有牌照壁垒,确保市场准入门槛[35] - 基建投资领先于应用和制造,是前期最重要环节[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