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惠国定价(MFN)解读 & 国内创新药出海机遇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美国药品行业、中国创新药行业 - 公司:阿斯利康、罗氏诊断、沃沙东、辉瑞、BioNTech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最惠国定价政策解读 - 落地可能性:基于历史上多数药品价格改革方案流产,最惠国定价政策最终落地可能性较小[3] - 降价力度:商务部声明降价力度为30% - 80%,但实际不会达到此幅度,参考通胀削减法案压价谈判时,第一批十个药品标签价或中端价降幅38% - 79%,其中六个降幅65%以上,而美国国家医保局估计药厂出厂价仅降22%[3][4][5] - 影响范围:目前川普未表明谈判范围,如针对Medicare还是Medicaid,以及选择哪些药品进行谈判等都不明确[7] - 执行时间:可能先进行实验性计划,否则可能要到2028年,存在较多不确定性[8] - 潜在应对措施:药企可能从少部分定价较差的国家或地区测试,以减轻最惠国定价影响,还可考虑国产替代[8] 中国创新药出海机遇 - 数据体现:筛选跨国药企授权交易且首付款超过五千万美金的条件,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占比从2023 - 2024年至今基本维持在25%左右,2023年达32%,体现了中国创新药质量及未来海外商业化确定性[9] - 内在优势:中国创新药有海归人才、丰富人力资源及工程师红利,采用Me - too创新商业模式,胜率高,可填补欧美发达国家biotech不愿做的领域[10] - 外部环境:在通胀削减法案背景下,跨国药企面临空前定价和成本压力,有对外合作需求且有能力,2015 - 2021年跨国药企新上市创新产品中65%来自外部合作[12] 美国药品定价相关政策影响 - 价格谈判:小分子上市九年、大分子上市十三年后降价,第一批降价38% - 79%,实际出厂价降22%;不允许药品中端价涨幅超过通胀,否则罚款;2025年Part D重新设计落地,对高价药收入有影响[15][16] - 成本分担变化:2025年患者在巨灾阶段不再承担费用,转由药厂承担20%,这将对药厂净收入产生明显影响,可能深远影响美国药品定价[19][21] 政策变化对药企决策影响 - 研发决策: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中对小分子和大分子区别对待不合理,川普上台纠正此事,利好国产小分子出海[23] - 投资决策:在通胀削减法案和最惠国定价背景下,药企转向价优质稳的中国创新药更合理,以首付款1 - 2亿美金授权中国资产比以50 - 100亿美金收购biotech布局减肥药赛道更受投资人青睐[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art D药品概念:2025年Part D重新设计落地,Part D药品指不需要医疗服务、可直接口服或皮下注射的药品,如皮下注射的自免药物、口服的抗凝药等,是大药厂一级报市场关注焦点[16] - 阿斯利康放弃CNS领域:阿斯利康直接表示不打算做CNS领域,认为该领域应有其他专业机构负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