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光伏硅料产业 - 公司:东方希望、亚硅等六家牵头企业,涉及颗粒硅技术企业(未具名)[1][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供需与政策干预 - 供需割裂:需求端因电价不确定性导致装机谨慎,供给端硅料产能过剩[3] - 政策双重干预:136号文降低电价,同时要求组件环节盈利,矛盾导致市场不确定性[4][5] - 硅料价格上涨原因:政策加速产能出清+需求波动,6月1日后市场化运作加剧波动[6] 2 硅料收储方案与挑战 - 方案牵头:六家企业(含东方希望、亚硅)主导,目标兼并二三线企业出清150万吨产能[8][22] - 实施问题:技术路线差异(改良西门子法vs循环流化床)、落后产能整合(如2万吨线淘汰)、资金分摊(需500-700亿)[9][12][18] - 股份分配争议:按2024年销量参考,但产能释放企业认为不公平[13] 3 地方政府与资金压力 - 地方政府角色:通过指标换取制造业投资(如东北多晶硅项目),依赖税收和就业[15] - 资金挑战:企业需分摊100亿+,引入外部资本(四大行)但盈利模式未定[18] 4 成本与技术路线 - 成本结构分化: - 改良西门子法:头部企业现金成本3万+/吨,二线企业4万+/吨[21] - 颗粒硅:现金成本2万+/吨,碳足迹优势显著[21][28] - 技术替代潜力:颗粒硅匹配CCC拉晶工艺,但技术扩散不足限制主流化[28] 5 库存与价格策略 - 库存高位:全行业23万吨(峰值50万吨),涨价去库存策略推进[2][29] - 价格目标:短期5万/吨,长期6万+/吨,近期报价涨6%~7%(4.5万-5万/吨)[23] --- 其他重要内容 1 政策影响细节 - 136号文:降低非技术成本(如资源费),但组件涨价至0.8元+/W可能推高基础成本[16][17] - 未来管控:新建产能或需满足规模(≥5万吨)、技术(电子二级纯度)、碳足迹要求[26] 2 下游需求与海外市场 - 国内需求疲软:下半年电站投资观望,组件实际成交价或让利促销[24] - 海外需求:预计2025H2达150-200G,企业通过涨价应对[30] 3 时间节点与风险 - 收储时间未定:原计划3个月未完成,现讨论8/9/12月底,逾期则市场自然出清[25] - 西南产能策略:丰水期增产备枯水期,不影响供应过剩[31] --- 数据与单位引用 - 库存:23万吨(当前)、50万吨(峰值)[2][29] - 收储目标:150万吨[22] - 成本:现金/生产/完全成本单位均为万元/吨[21] - 资金需求:500-700亿元[18] - 海外需求:150-200G(2025H2)[30]
硅料产业专家交流
2025-07-11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