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主产业链可持续经营梳理 20250603 关键要点总结 一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为光伏主产业链 聚焦硅料 硅片 电池片 组件等制造环节[1] * 涉及龙头企业如通威 天合 晶科 晶澳 隆基绿能等[7][9] 以及二线公司如京运通 中利 上能电气 润阳 协鑫集成等[4][8] 二 行业核心动态与市场状况 * 2025年二季度起需求环比走弱 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出现较大下降 美国市场因补贴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需求疲软[1][2] *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持续 新增产能虽停止但开工率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一路走低 叠加2023年下半年积累的大量库存 实际产出低于去年同期[1][3] * 市场化出清刚刚开始 行业自律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价格 使其处于边际成本定价合理范围内 避免企业亏损过于严重[1][2][5] 三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表现 * 行业平均负债率达历史高位67.5% 龙头企业负债率约50% 多数二线公司负债率高达70%-80%[1][9] 高负债主要由应付账款构成[9]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转负 但较2024年同期有所改善 因高成本产品卖低价导致现金流失速度放缓[1][6] * 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强劲 通威 晶科 晶澳 天合等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均有100亿上下 一季度筹资性现金流总计约300亿元[7] * 二线公司筹资性现金流显著下降 从2022-2023年每季度约100亿元急剧下降 2024年Q3接近零 2025年Q1虽略有回升但压力巨大[1][8] 仅少数公司如君达 金奥博通过IPO或股权融资获得资金 协鑫集成通过闪电配售和定增批文融资[8] 四 现金储备与偿债能力 * 光伏行业整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4年下滑后 2025年一季度回升至约1600多亿元 加上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计约1900多亿元 较去年增加100多亿元[11] 增长主要来自龙头企业融资[1][11] * 六家龙头企业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432亿元[11] 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总额约600亿元 剩余700亿左右余量 速动比率维持在1左右 偿债能力强[15] * 二线公司现金储备从2024年的461亿元下降至290多亿元 两年减少三分之一[11] 其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合计约600亿元 存在300亿元资金缺口[14] 偿债能力受货币资金受限(如用于开具应付票据保证金)问题制约[9][10] 五 利润修复与环节差异 * 下游环节库存越低利润修复越明显 硅片 电池片因库存较少涨价效果较好[1][6] * 组件端虽可涨价但受美国出货减少影响利润受压制[1][6] * 硅料因高库存和低开工率导致经营利润受压制[6] 六 风险提示与未来展望 * 需警惕二线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 若无法续贷或获得新融资可能出现财务危机[1][14] 6-8月市场淡季若组件价格进一步降至0.67元至0.65元之间(成本维持在0.70元左右)将加剧亏损压力[12][14] * 产能出清节奏仍需观察 国家层面未见明显产能出清措施[1][5] 地方政府支持偶有发生(如京运通获续贷)但总体数量不多[4] * 行业周期反转向上的可能性存在 因光伏作为清洁能源受国家政策支持 是银行眼中的优质资产 且部分公司经营状况改善[16] * 二线公司生存前景取决于能否成功续贷 获得新融资以及经营性现金流状况 需密切观察未来几个月的融资情况和经营表现[17]
龙头二线融资能力分化,淡季来临或加速出清——光伏主产业链可持续经营梳理
2025-06-04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