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搜索文档
中国海油(600938):渤海亿吨级浅层岩性油田投产,助力公司高质量增储上产
光大证券· 2025-07-25 07: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中国海油“买入”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垦利10 - 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投产,高峰产量1.94万桶油当量/日,推动渤海油田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助力公司高质量增储上产 [1][2] - 公司采用联合开发方式,平台集两套生产系统于一体,钻完井工程技术取得关键突破,推动国产化工具应用革新 [3] - 2025年公司资本开支预算1250 - 1350亿元,25 - 27年产量目标逐年增长,增速趋于稳定,维持对公司盈利预测,看好其“增储上产”潜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业绩有望穿越油价周期实现长期增长 [4]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 - 垦利10 - 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投产,标志中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进入生产阶段 [1] 项目情况 - 项目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依托已有设施开发,新建1座中心平台和2座井口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79口,预计2026年实现约1.94万桶油当量/日高峰产量,油品为重质原油 [2] 技术创新 - 垦利10 - 2油田储量分布“散、窄、薄、杂”,中国海油创新采用“常规注水 + 蒸汽吞吐 + 蒸汽驱”联合开发方式,平台集两套生产系统于一体,钻完井工程技术取得多项关键突破,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 [3] 资本开支与产量目标 - 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1250 - 1350亿元,勘探、开发、生产资本支出占比分别为16%、61%、20%,国内、海外资本支出占比分别为68%、32% [4] - 2025年产量目标760 - 780百万桶油当量,目标中枢同比增长5.9%;2026年产量目标780 - 800百万桶油当量,目标中枢同比增长2.6%;2027年产量目标810 - 830百万桶油当量,目标中枢同比增长3.8%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4/1398/1443亿元,折合EPS分别为2.85/2.94/3.04元/股 [4]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2023 - 2027年分别为4166、4205、4266、4358、44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1.33%、0.94%、1.46%、2.13%、2.17% [5] - 归母净利润:2023 - 2027年分别为1238、1379、1354、1398、144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12.60%、11.38%、 - 1.85%、3.23%、3.22% [5] - 其他财务指标:如毛利率、EBITDA率、ROE等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数据及变化 [13] 市场数据 - 总股本475.30亿股,总市值12381.55亿元,一年最低/最高22.59/31.56元,近3月换手率4.50% [6] 收益表现 - 相对收益:1M、3M、1Y分别为 - 3.17、 - 4.18、 - 27.75 [9] - 绝对收益:1M、3M、1Y分别为1.60、5.38、 - 5.70 [9]
中石化申请制备四环十二碳烯方法专利,节约设备成本
搜狐财经· 2025-07-25 05:57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反应精馏制备四环十二碳烯的方法"的专利 公开号为CN120365142A 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 [1] - 该专利采用碳九馏分和降冰片烯为原料 在反应精馏装置中直接完成反应与初步分离 塔顶回收未反应原料 釜底获得四环十二碳烯粗产物 [1] - 技术优势包括:反应精馏一体化设计可降低设备成本与能耗 碳九馏分原料拓展了石化副产品的高值化应用路径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 注册资本1217亿人民币 主营石油天然气开采 拥有5000项专利 对外投资263家企业 [2]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 注册资本108亿人民币 主营石油煤炭加工 拥有1295项专利 持有12807项行政许可 [2] - 两家公司均具有密集的招投标活动记录 分别参与5000次招投标项目 [2] 产业链延伸 - 新专利技术通过碳九馏分深加工 推动石化产业链向精细化学品领域延伸 提升副产品附加值 [1] - 反应精馏工艺的创新应用可能为石化行业节能降耗提供新的技术范式 [1]
中石化申请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企业风险隐患管理绩效评价专利,实现企业风险隐患管理绩效水平量化评价
搜狐财经· 2025-07-25 02:42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管理体系认证(青岛)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企业风险隐患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为CN120373831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 [1] - 该专利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企业风险隐患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风险值分析、风险评估完成率、风险控制水平、隐患管理四个一级指标 [1] - 专利技术通过三角模糊数耦合蒙特卡罗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实现了企业风险隐患管理绩效水平的量化评价和不确定性体现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部位于北京市 [2] - 公司对外投资26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商标45条、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40个 [2]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4.99亿元人民币,位于青岛市,对外投资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323次,拥有商标15条、专利1810条、行政许可15个 [2] - 中石化管理体系认证(青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位于青岛市,参与招投标58次,拥有商标2条、专利33条、行政许可9个 [2]
中石化申请加油机油气回收监测方法等专利,能够良好反应出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故障信息
搜狐财经· 2025-07-25 01:23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加油机油气回收监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为CN120364637A,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 [1] - 该专利属于加油机油气回收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加油机的加油数据(包括加油次数、瞬时最大加油流速、瞬时最大油气流速、平均加油流速、气液比和加油量),进行数据筛选和监测预警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主要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注册资本1217.39689893亿人民币 [1] - 公司对外投资26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信息45条、专利信息5000条、行政许可40个 [1] -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青岛市,主要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注册资本4.99亿人民币 [2] - 该研究院对外投资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323次,拥有商标信息15条、专利信息1810条、行政许可15个 [2]
渤海又一亿吨级油田投产,高峰日产油气当量3000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2 03:57
油田投产情况 -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 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1] - 油田发现于2021年9月 位于渤海南部海域 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 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 [1] - 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 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 [1] 开发项目细节 - 一期开发项目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新建1座中心处理平台和2座无人井口平台 [3] - 计划投产开发井79口 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约3000吨 [3] - 油田分为一期、二期两个开发项目 [3] 油田地质特点 - 储量分布具有"散、窄、薄、杂"的特点 油气储存在窄长弯曲的砂体中 不同砂体相互交织 呈现"枝蔓状" [3] - 作为我国海上首次开发的枝蔓状稠油油藏 开采难度大 [3] - "枝蔓状+稠油热采"的储层类型和开发方式组合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3] 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科研攻关 探索形成一套复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体系 [3] - 技术体系能够清晰描绘出地下油藏的形态和分布 实现高温蒸汽精确注入地层驱动原油采出 [3] 战略意义 -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的成功投产 标志着我国海上复杂稠油油藏开发迈入新阶段 [3] - 将有力推动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年内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 [3]
新华社丨我国渤海又一亿吨级油田投产
国家能源局· 2025-07-22 02:56
油田开发项目投产 -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1] - 该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 [1] - 一期开发项目计划投产开发井79口,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约3000吨 [1] 油田特点与技术突破 - 垦利10-2油田是我国海上首次开发的枝蔓状稠油油藏,储量分布具有"散、窄、薄、杂"的特点,开采难度大 [1] - 公司探索形成了一套复杂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体系,能够清晰描绘地下油藏形态和分布,实现高温蒸汽精确注入地层驱动原油采出 [1] - 项目采用"常规注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的联合开发方式,中心处理平台配套设计常规冷采和稠油热采两套生产系统,搭载关键设备240余套 [2] 技术应用与产量目标 - 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高温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2] - 该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复杂稠油油藏开发迈入新阶段 [2] - 将有力推动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年内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 [2]
AH股溢价创5年来新低 已有8家公司H股比A股贵
新华财经· 2025-07-21 09:16
香港恒生指数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上涨0.68%至24994.14点 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盘中一度站上25000点整数关口 [1] - 中字头央企领涨恒指成分股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涨5.53% 中国石油股份涨3.61% 中国神华H股涨2.94% [1] AH股溢价变化 - AH股溢价下跌0.67%至125.44 创2020年6月后最低水平 两地上市公司H股与A股差价进一步缩小 [2] - H股相对A股溢价的AH股公司数量攀升至8家 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最多达36.69% 华新水泥/东方电气/恒瑞医药溢价均超10% [3] - 近一个月AH股溢价始终低位徘徊 H股较A股溢价公司数量从3家增至8家 [4] H股与A股价格对比 - 华新水泥H股涨85.63% A股涨停 东方电气H股涨65.21% A股涨停 重庆钢铁H股涨25.53% A股涨停 [2] - 美的集团H股股价成功反超A股 紫金矿业H股股价持平A股 [2] - 宁德时代H股418.2港元/股 A股279.66元/股 华新水泥H股18.6港元/股 A股14.41元/股 东方电气H股24.65港元/股 A股19.62元/股 [3] 港股市场流动性 - 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6亿港币 较2024年日均1318亿港币增长超80% 创历史新高 [4] - 南向资金日均流入61.5亿港元 是2024年日均34.7亿港元的近两倍 累计流入7877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8079亿港元水平 [4] - 赴港上市公司增多 A股转港股公司10家 募资占比达70%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新兴产业公司H股大幅溢价 [5] 行业与公司表现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工程开工利好 华新水泥/东方电气/重庆钢铁A股涨停 H股涨幅显著超越A股 [2] - 港股市场活跃得益于DeepSeek/新消费/创新药等新叙事 尽管二季度面临外部关税挑战和国内增长趋弱 结构性行情依然活跃 [4]
中国石油申请支撑剂运移可视化模拟系统专利,为支撑剂运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
金融界· 2025-07-19 03:39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及旗下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申请"支撑剂运移可视化模拟系统"专利 公开号CN120331742A 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 [1] - 该专利属于油气藏开采技术领域 通过透明模拟板、加压组件、滤失模拟组件等实现支撑剂运移过程的可视化监测 可研究支撑剂运移规律与滤失作用关系 [1] - 系统包含裂缝模拟组件(带通孔的透明模拟板)、加压组件(施加压力)、滤失模拟组件(填充砂石的空腔)、注入组件(输送支撑剂)及图像监测件五大核心模块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成立于1990年 注册资本4869亿人民币 主营石油天然气开采 对外投资113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5000次 持有商标1446件 专利5000项 行政许可28个 [2]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 注册资本4.51亿人民币 主营研发试验 对外投资3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447次 持有商标24件 专利2049项 行政许可8个 [2]
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取得测井下放装置专利,提高柔性带下放到测井底部的成功率
金融界· 2025-07-18 01:51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联合取得"一种测井下放装置"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118005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该专利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 主要结构包括基座 钢丝绳 双卷筒 定滑轮及引导体 通过重力引导实现柔性带与钢丝绳同步下放 [1] - 技术优势在于降低柔性带断裂风险 减少与井壁摩擦 提升测井下放成功率 [1] 公司概况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成立于1990年 注册资本4869亿人民币 主营石油天然气开采 对外投资113家企业 持有5000项专利 [2]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立于2000年 注册资本1532亿人民币 主营专业技术服务 对外投资31家企业 持有3274项专利 [2] 商业活动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累计参与招投标5000次 拥有1446条商标信息及28项行政许可 [2]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参与招投标2015次 拥有100条商标信息及241项行政许可 [2]
CF40研究院:反内卷≠去产能,治理供需失衡的重点仍在于扩内需
搜狐财经· 2025-07-17 07:15
政策导向与行业行动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光伏、钢铁、汽车和水泥等行业已率先展开"反内卷"行动 [1] - 政策层和行业层面共同发力"反内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 "反内卷"与"去产能"的区别 - 一些市场观点将"反内卷"简单等同于"去产能",寄希望于通过新一轮"去产能"恢复供需平衡 [1] - CF40研究认为本轮"反内卷"覆盖"新三样"等新兴行业,范围和性质更加复杂 [1] - 应坚持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1] - 不宜以"去产能"为核心目的来理解和评价"反内卷"政策 [1] 行业供需现状 - 近年来我国多数行业产能并未显著扩张,需求不足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 - 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 [2] - 部分工业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国内反对内卷式降价的声音越来越大 [2] 潜在"去产能"行业分析 - 基于2024年数据,筛选出PPI、ROA表现较差的7个行业:煤炭开采、石油煤炭燃料加工、非金属矿采选、汽车制造、电气机械、黑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 [4] - 放宽标准后增加3个行业:化学原料、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加工 [4]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PPI增长1.5%,ROA增长0.2%,表现较好 [5] - 有色金属冶炼PPI增长24.0%,ROA增长0.5%,表现突出 [5] "新三样"行业特点 - "新三样"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营收占工业总营收27% [8] - 2023年"新三样"行业资本性支出增速21.0%,贡献全部制造业资本支出增量 [8] - 除去"新三样",其他制造业资本性支出增速仅-0.02% [8] - 电气机械行业贡献1.5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存量增速,计算机通信贡献1.38个百分点 [9] 汽车行业供需分析 - 测算显示2024-2030年我国汽车潜在年均销量4326万辆,新能源车2000万辆 [18] - 2023年汽车潜在折旧规模1612万辆,实际仅813万辆 [18] - 2016-2023年累计延迟折旧达4620万辆 [19] - 新能源汽车产能增加导致传统油车产能过剩,属于"创造性破坏"过程 [19] 行业数据表现 - 计算机通信行业PPI下降2.0%,ROA下降0.3%,营收增长11.8% [5] - 汽车制造业PPI下降3.8%,ROA下降0.7%,营收增长7.7% [5] - 煤炭开采业PPI下降17.9%,ROA下降2.4%,营收仅增长2.3% [5] - 有色金属冶炼PPI增长24.0%,ROA增长0.5%,营收增长6.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