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iency Revolution

搜索文档
车企转向,开始向自己下狠手了
36氪· 2025-06-05 11:5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规模化和盈利两大核心挑战,当前阶段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2] - 纯电动车业务普遍亏损严重,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行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2]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显著低于制造业5%-15%的平均水平[5] - 特斯拉中国毛利率从2020年21%下滑至2024年17.9%,市占率从22%降至6%[6] - 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14] 车企战略调整 - 小鹏汽车2025Q1净亏损同比收窄51.5%至6.6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5.6%,目标四季度盈利[3][4] - 蔚来启动组织架构调整,CEO直接参与供应链谈判,目标Q4实现盈利[5] - 吉利从多品牌战略转向整合聚焦,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至56.7亿[8][13] - 上汽组建"大乘用车板块",Q1净利润暴涨180%至30.2亿,目标降本30%[11][13] - 广汽拆分研究院为三大独立部门,构建"大研发体系"[11] 经营效率提升 - 小鹏通过MONA M03等高性价比车型实现销量突破,引入王凤英重塑供应链[3][4] - 车企普遍采用AI技术提升内部效率,优化研发周期和单车成本[4][5] - 吉利整合后实现整体效益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提升15%-20%[13]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先,通过组织整合降低内耗[12][13] 市场竞争动态 - 比亚迪/吉利/零跑等推出5万元级智驾车型,价格战呈现高频次、强针对性特征[1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定在50%,但消费需求从"有无"转向"品质"[16] - 头部车企布局能源全产业链(比亚迪/长城)和AI+智能硬件(小鹏/小米)构建生态壁垒[16] - 行业竞争维度从价格扩展至技术、品牌、服务等综合能力[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