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sales fraud

搜索文档
车企为了让你买车,连订单数都开始瞎编了
虎嗅APP· 2025-09-03 00:23
汽车行业订单营销乱象 - 车企通过操纵小订和大定订单数据制造虚假市场热度 订单量已从反映市场表现的指标变为营销工具 失去参考价值[5][10][27] - 小订指用户预付2~5千元可退订金 大定原本不可退但某车企开创可取消先例 为数据操纵提供便利[8][21] 销量造假历史演变 - 燃油车时代通过向4S店压货完成销量目标 辅以现金奖励机制 本质是力度较大的促销而非直接造假[12] - 2023年新能源补贴终止后 部分车企通过员工或供应商指标提前上牌薅取4000~12600元/台补贴 制造2022年异常高销量[13][14][15] - 衍生出"零公里二手车"模式 将新车挂靠车商或员工名下充销量 本质是预支未来销量支撑当前脸面[16][17] 订单造假具体手法 - 公关公司需为车企下指定数量订单否则无法结清项目款[21] - 供应商被主机厂绑定意向金指标 某供应商负责人单人下单23个[21] - 内部员工被要求用自有资金"自愿支持"订单[21] - 虚假订单与真实订单混合后形成离谱数字 误导市场认知[21] 造假行为的负面影响 - 引发订单数据通货膨胀 车企为超越前序虚假数据被迫刷单 形成恶性循环[23] - 真实热销车型反被掺水数据掩盖 导致订单流失和市场错误判断[24] - 虚假宣传传递错误市场信号 低价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与供应链生存环境恶化[18] 数据真实性鉴别方法 - 观察车企是否公布退单率及订单转化率[25] - 对比发布订单数与实际交车量 若零部件与产能充足但月交付仅一两千台则数据可能掺水[26] - 真正现象级产品无需营销手段即可获得市场认可[29][31] 行业现状与本质 - 新能源汽车行业同质化严重竞争白热化 订单数成为给予市场预期的工具而非销量反映[26][27] - 所有营销方式仅为产品点缀 产品力不足时虚假订单终将反噬车企[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