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趋势与偏好 - 投资机构青睐具备长期价值和技术积累的硬科技项目,如新材料和人工智能[5][6] - 新材料领域是国家关键“卡脖子”领域,技术难度高但产值不一定大[6] - 生物科技与AI项目在评委打分中获得较高分数,区间在82-88分[6] - 材料是许多技术突破的底层基础,中国创业正从技术创新走向材料创新[7] 硬科技投资逻辑演变 - 投资逻辑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快速变现,转变为硬科技时代需要10年沉淀[9] - 硬科技创业更注重场景适配、客户留存、生态建设与供应链能力,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颠覆不同[9] - 硬科技企业常立足于特定细分需求,市场天花板不一定高,但成功切入后能存活[9] - 企业发展取决于“供给侧”迭代能力,即用初始产品切入市场后,能否迭代出更多产品覆盖更广需求[10] 投资策略与时机把握 - 在热门投资领域不应盲目追逐,早期机构应聚焦看得懂的领域并深耕,等风来[12] - 一个实验室产品走向市场平均需要14年周期,但基金存续期通常为8-9年,难以完整覆盖[12] - 基金采用两种策略:一是投“拐点型”项目,希望投资后24-36个月内出现成长拐点;二是配置10%资金用于“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孵化[12] - 早期科技投资需兼具辨识拐点的能力和从0到1的胆识[12] 创业者能力要求 - 创业者需要具备持续快速奔跑的能力,AI主导的大变革时期窗口期更短[14] - 坚持活着、不下牌桌是创业者的重要能力,创业是向死而生的过程[14] - 创业者应对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14] - 创业者需思考是做“唯一”还是“第一”,并具备应对大厂竞争的能力[9] 行业活动与平台影响 - DEMO CHINA大会以“AI+科技资本”为主线,汇聚人工智能及硬科技公司、投资机构和产业公司[16] - 大会评选涵盖机器人、智能硬件、AI创新应用、智能制造、医疗科技等126家早期企业[16] - 大会吸引213家投资机构参与,十余年来吸引47000+创业企业报名,1506家企业登台展示[16] - 登台企业中623家成长到A轮以后,327家参与后进入下一轮融资,35家成功上市[16]
实战派投资人忠告:硬科技创业,速度是竞争力,活着是硬道理
创业邦·2025-10-02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