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闷十年后,智能手机的背面终于「活」了
36氪·2025-09-29 13:35

这场"背屏革命",看似是人机交互形态的创新,而其背后是多项技术的跨越式创新。 一块屏幕,如何改写人机交互? 智能手机进化的二十年,也是屏幕改写人机交互的二十年。 毕竟,在智能手机所有的元器件中,唯有屏幕承担着人机交互的第一界面。也就是说,无论芯片更快,电池续航更长,还是影像能力更先进,过去二十年的 智能手机,依然是"那一块大屏"的逻辑。 但屏幕作为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交互媒介,承担的不只是"显示"的角色。 一方面,它是信息的最大承载体。所有文字、图像、视频、应用内容,都通过屏幕传递给用户;另一方面,它又是交互的第一入口。从最初的物理按键,到 单指滑动、再到多点触控,用户的所有操作几乎都要通过屏幕完成。 这种关键地位,让屏幕的每一次变革,都在逼近一个核心问题:未来人类究竟如何通过屏幕,来与手掌上的智能手机建立关系? 纵观过去二十年,智能手机的形态几乎处于固化状态。行业的竞争更多集中在芯片、影像、电池等性能迭代上,而在人机关系的本质上,却迟迟没有新的突 破。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25年,小米17系列要向这个平庸的行业,发起一场"背屏革命"。 2007年,初代iPhone以多点触控取代物理键盘,让"手指即输入"的交互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