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分析 - 全球新药研发中CRO服务占比在2024年首次突破50% 预计2034年将升至65%以上[8] - 全球新药研发投入以约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 医药研发服务市场增速超过行业研发总投入增速[10] - 2015-2024十年间全球研发管线数量持续攀升 合成类分子始终占据半壁江山[11] - 每年约有1000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成立 中小型公司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大型药企且对外部研发服务依赖度更高[11] - 过去3年大于1亿美金的小分子交易中60%来自公司研发化学服务客户 2024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90%融资前就与公司合作[13] 公司业务模式 - 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打通药物发现(R)、开发(D)到生产(M)全流程 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格局[16]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首次突破500亿元 自2018年起复合增长率达38% 其中D&M端订单增速高达55%[16] - 与2018年相比 用两倍增长的R端在手订单带来17倍增长的D&M端订单[16] - 2024下半年至2025上半年小分子业务在R端交付超过44万个化合物 D端管线共3333个分子同比增长3% M端76个分子处于商业化生产阶段同比增长13%[18] - 3期及以上小分子项目数从2022年107个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160个[18]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213个化学合成分子交易中53个分子权益更替前就在公司平台研发 分子权益变化后项目保留率高达100%[20] 运营效率优势 - 2024年至2025上半年美国FDA批准的40款小分子中公司化学业务平台支持了8款(20%)[23] - 2024年全球销量前十的化学合成分子中4款由公司化学业务平台提供服务[23] - 2024年度10大明星小分子中8款由公司化学业务平台赋能研发[23] - 新车间从启用到全面投产时间从2017年近2年缩短至2024年两个月[24] - 设备智能调度程序实时安排40个车间800多台反应釜全年超过3万批次反应 车间整体使用率从2020年60%提升至如今72%[25] - 固体加料环节每批次人工失误率降低至0.05% 分析核酸和多肽代谢产物鉴定软件使解谱效率提升83%[27] - 过去7年间员工人均产出翻倍 单位收入所需固定经营费用下降一半[30]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4% 增速超过整体营业收入增幅(20.6%)的两倍[30] 全球发展与业绩表现 - 从650平方米实验室起步 如今布局全球20多个运营基地携手数千家合作伙伴[4] - 2018年至今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 达到同期NBI行业基准指数复合增长率的3倍[31] - 建立横跨亚洲欧洲北美的国际质量体系 满足全球客户各类创新需求[28]
3倍行业增速背后,如何看待药明康德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