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山西省正通过建设多个绿电园区,推动产业与能源深度融合,实现从传统“黑色依赖”向“绿色多元”转型 [1] - 绿电园区以“绿电直供+增量配电+绿电交易”等模式为核心,显著降低碳排放因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3][4][6] - 园区覆盖高载能产业(如铸造、化工、铝镁材料)、新兴产业(如低空经济、绿色算力)和绿色燃料(如绿氢/绿醇),形成多元化绿色产业集群 [9][16][23][26] 各绿电园区关键规划与进展 大同经开区绿电园区 - 瞄准欧盟市场打造电池产业链,采用“绿电直连+增量配电”模式,绿电占比超50% [3] - 电力碳排放因子为0.322kgCO₂/kWh,低于德国等工业强国,220千伏变电站已开工 [3] - 通过绿电直连满足欧盟认证要求,打造“新能源+出口产业”融合标杆 [3] 运城绛县经开区绿电园区 - 总投资18亿元,配置新能源37万千瓦,年用电量21亿度,绿电消费占比56% [4] - 碳排放因子0.2971kgCO₂/kWh,通过绿电认证提升传统铸造产品竞争力 [4] - 部分分布式光伏已投产,集中式风电光伏年底前开工 [4] 朔州经济开发区绿电产业园 - 年用电量16.95亿度,绿电直供7.35亿度,绿电交易0.755亿度,绿电占比超50% [6] - 推动绿电与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储能技术降低用电成本 [6] 长治高新区绿电园区 - 构建“绿电专线专变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3.8万千瓦分布式新能源已全部开工 [7] - 光伏已投产发电,年底全部投产,打造分布式绿色电网创新范式 [7] 侯马经开区绿电园区 - 年用电量6.6亿度,绿电直供3.4亿度,占比51.5%,碳排放因子0.369kgCO₂/kWh [9] - 配套40MW/80MWh储能电站,打造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成为“北方铜都” [9] 吕梁岚县经开区绿电园区 - 总投资25.64亿元,年用电量12.92亿度,绿电供应8.786亿度,占比68% [10] - 碳排放因子0.198kgCO₂/kWh,聚焦高端精密铸造与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 [10] 原平经开区化工园区 - 年用电量18.6亿度,绿电直供占比65%,碳排放因子0.249kgCO₂/kWh [12] - 配套80MW/320MWh储能电站,94%绿电就地消纳,推动煤化工向“绿色载能”转型 [12] 大同市灵丘县算电协同绿电园区 - 年用电量18.75亿度,绿电直供9.92亿度,占比超50%,配套220千伏专变及直连线路 [14] - 依托250MW算力负荷,目标成为亚太地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新基建园区 [14] 运城万荣液体燃料绿电园区 - 年用电量15.14亿度,绿电直供10.26亿度,占比67.8%,年减碳62.378万吨 [16][17] - 布局“绿氢—绿醇—绿色燃料”一体化项目,配套45MW/90MWh储能电站 [16] 忻州五台县镁基产业绿电园区 - 总投资21.5亿元,年用电量15亿度,绿电占比54.67%,碳排放因子0.2932kgCO₂/kWh [19] - 绿电直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0%—25%,构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19] 吕梁兴县经开区绿电园区 - 年用电量14.74亿度,绿电直供7.98亿度,占比54.1%,聚焦铝基材料产业 [21] - 引入龙头企业破解电力成本瓶颈,推动高载能产业绿色转型 [21]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 - 年用电量12.08亿度,绿电消纳比例超55%,碳排放因子0.3503kgCO₂/kWh [24] - 绿电直连电价低至0.3946元/度,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引进无人机整机制造项目 [23][24]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 - 采用“专线直连+增量配电网”模式,年减碳18万吨,碳排放因子0.348kgCO₂/kWh [26] - 绿电直供比例48.2%,助力煤与煤层气装备制造、光机电产业突破欧盟碳关税壁垒 [26]
三晋焕新,绿动未来
中国能源报·2025-09-27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