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天使母基金行业正从财务投资向平台型生态组织者转型 通过差异化GP筛选体系和全方位赋能机制 提升早期投资效率与成功率 构建"命运共同体"式合作关系[5][7][9] 天使母基金GP筛选体系 - 重点支持三类对象:具备创业潜质的科学家 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 具备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人[5] - 筛选关键在一线合伙人的科学研判与跨领域整合能力 需评估科学问题识别 技术路径评估与工程化推进能力[5] - 建立量化筛选模型:项目储备质量占权重 募资能力占权重 项目获取渠道占权重 本地产业理解匹配度占权重 合规风控占权重 投后赋能占权重[5] - 通过直投视角评估GP 现场沟通被投企业 判断其项目筛选是否符合技术先进性 唯一性 突破性标准[6] - 团队需具备产业实战背景 能洞察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路径 投后整合供应链与市场资源[5] 天使母基金赋能机制 - 赋能第一性原则是项目供给与触达效率 通过资源池与直投团队联动 提供高频项目对接 企业名录与投融资联系人[7] - 采用机制让路与生态共建模式 对子基金仅派观察员不干预投决 共建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三类资源池 70%以上早期项目由此产生[8] - 从募资-孵化-转化三端发力:引介国家与地方资金伙伴 依托中试体系与种子基金先育苗再移栽 组织路演与生态对接引入场景订单与产业链伙伴[8] - 协助解决人才落户 子女入学 园区落地等行政协同事项 形成科研产业政策立体支持[8] 母基金与GP关系定位 - 关系从委托受托演变为命运共同体 母基金负责引流与统筹 GP负责深挖与落地 共同承担早期风险分享长期回报[9] - 理想状态是创始合伙人式战略协同:母基金提供长期资本与跨界资源 GP提供专业洞察与执行[9] - 通过项目与行业资讯高频互换建立信任机制 提高共同决策效率与胜率[9] - 母基金补足市场失灵 在早期前沿领域承接不确定性 GP在市场化机制下实现效率最大化[9]
今年,各地天使母基金最喜欢什么样的GP?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9-23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