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国际化发展 - 行业正从"国内化"向"国际化"转型 通过QDII业务壮大、境外子公司落地、互联互通ETF布局及海外金融机构合作 实现全球市场"能力输出"与"客户引入" [1] - 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 国际化业务成为行业高质量升级的重要杠杆 [2] 国际化业务布局与进展 - 境外子公司从传统香港拓展至澳门、新加坡及纽约等地 目前已有20余家公募设立境外子公司 创金合信基金、朱雀基金等正排队申请 [2] - 易方达基金香港子公司已持有12个国家及地区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具备多市场、多币种、跨时区运营能力 [3] - 互联互通ETF覆盖德国、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巴西等市场 产品数量扩容至265只 [3] - 南方基金香港子公司南方东英资产管理规模达260亿美元(约2028亿港元) 其恒生科技ETF规模达625亿港元 成为东南亚、日韩投资者配置中国科技资产首选工具 [6] 国际化驱动因素与战略意义 - 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开放深化、行业生态成熟与投资者需求升级的共同结果 居民财富积累推动跨市场多元化配置需求攀升 [4] - 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成为必然趋势 公募出海有助于提升中国资产全球定价合理性及行业全球影响力 [4] - 政策支持包括放宽外资准入、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QDII/QFII/RQFII额度优化等 为国际化提供制度基础 [5] - 境内基础收益率下降与境内外收益剪刀差明显 加速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5] 中国公募国际竞争优势 - 中国科技赋能优势显著 海外投资者关注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成为国际配置中国科技首选 [6] - 三大核心优势:快速学习与本土化应用能力、专业高素质金融人才储备、庞大国内市场支撑产品研发与实践 [7] - 跨境投资独特优势:中概股提供丰富标的、完整产业链助力捕捉全球产业趋势(如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AI基础设施) [7] - 对新兴市场投资具备引路人优势 熟悉国内市场可帮助国际投资者真正投资中国 [7] 国际化挑战与风控要求 - 需应对不同地区监管差异、地缘冲突、汇率波动及市场波动风险 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8] - 海外信息获取成本高 时差与文化差异导致信息不对称 汇率波动尤其影响债券类QDII产品收益 [9] - 境外追责成本高 跨国诉讼难度大周期长 [9] - 解决方案包括深化海外市场研究、优化资产配置(通过多元债券与ETF)、加强国际研究合作及投资者教育 [9]
加速出海!公募国际化拓展讲好中国故事
券商中国·2025-09-22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