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机器视觉技术的突破 - 2014年公司已凭借精灵系列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取得成就 但创始人仍追求赋予无人机视觉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实现自动跟随和避障功能[3] - 视觉导航团队初期仅由1人带领3名实习生组成 缺乏独立研发经费和固定开发环境 项目未被列入精灵4初始计划[6][7] - 团队攻克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尚未解决的长时间目标跟踪与遮挡恢复难题 通过双目深度计算建立局部3D地图 实现主动绕行障碍物[22] - 2016年精灵4发布成为全球首款具备视觉能力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 销量突破百万台 带来超百亿元营收[27] 技术研发挑战与突破 - 团队面临硬件资源极度受限:Mavic Pro搭载的联芯LC1860芯片单核心算力仅1.2GFlops 不足主流芯片1/3000[36] - 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端侧AI部署:在32位ARM处理器上实时运行100KB参数量 50MFLOPS计算量的检测模型 实现手势控制功能[37] - 2017年Mavic Air项目采用自研芯片 团队重写软件工具链 将芯片MAC利用率提升至97% 支持同时运行6个AI模型[45] - 开发8位无损训练技术 保证定点与浮点模型误差小于0.1‰ 实现0.5-10米范围内全手势操控[47] 产品商业化成果 - 精灵4上市后获《财富》杂志誉为"无人机行业的苹果" YouTube演示视频观看量突破500万[27] - Mavic Pro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最具影响力产品 销量破百万台 带来180亿元营收[39] - Mavic Air延续市场成功 成为2018年消费级无人机销冠 其"一键短片"功能通过AI算法自动规划拍摄轨迹[52] - 农业无人机T16实现精准作业 将农药成本降低30% 作业效率提升5倍[58] 行业影响与技术演进 - 2016年大疆首次亮相CVPR顶级学术会议 与苹果 Intel等科技巨头同台展出 引发学术界对端侧AI的关注[33][35] - 技术突破推动芯片行业变革:芯片设计先驱专程赴深圳交流 间接推动消费级AI芯片技术迭代[38] - 2018年公司校招收到6000份简历中 3000份投向机器学习岗位 成为AI领域领跑企业[56] - 视觉技术从无人机扩展至手持云台 自动驾驶 教育机器人等多产品线 推动公司定位从"飞行相机"转变为"飞行机器人"[28][56] 团队发展与创新机制 - 团队从4人扩展至包含算法 嵌入式 导航等多领域专业人才 2015-2018年成为创新井喷期[14][55] - 创始人直接参与技术督导 每1-2周查看进展 对视觉团队给予罕见包容与鼓励[15] - 2018年团队拆分为机器学习部 聚焦AI底层突破 为后续创业项目积累视觉技术基因[59] - 公司文化强调低调务实与创新鼓励 提供良好创新土壤[29]
无人机帝国创新史:视觉导航团队的破茧、破界与破维
雷峰网·2025-09-22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