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创医药周观点:关注基药目录相关工作进展2025/09/20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2025-09-20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低,结合宏观环境改善及大品种拉动效应,对2025年行业增长持乐观态度,投资机会预计将百花齐放 [13] - 国家卫健委近期密集回复关于基药目录的提案,基药目录调整工作有望提速,新目录将向中药(含民族药)和国产创新药倾斜,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15][20] - 基药目录调整是当前医药板块重要投资主线,历史数据显示纳入基药的独家品种,尤其是中成药,销售增速显著高于非基药品种,带来显著业绩弹性 [11][26][28]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1.98%,跑输沪深300指数1.54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位 [8] - 本周涨幅前十的股票包括益诺思、福瑞股份、诚达药业等,跌幅前十的股票包括昂利康、能特科技、舒泰神等 [8] 板块观点和投资主线 中药 - 基药目录颁布虽迟但不会缺席,独家基药增速远高于非基药,市场将持续博弈基药主线,建议关注相关弹性标的 [11] - 国企改革方面,2024年央企考核体系更重视ROE指标,有望带动基本面提升 [11] - 其他机会包括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兼具老龄化属性与医保免疫的OTC企业、以及具备爆款潜力的潜力大单品 [11] 创新药 - 国内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进入产品为王阶段,看好具备差异化和国际化能力的管线 [13] - 2025年建议关注能够最终兑现利润的产品和公司 [13]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家用医疗器械受益于补贴政策及出海加速 [13] - 化学发光集采落地后,国产龙头份额提升可观,进口替代加速,同时出海深入 [13] - 骨科集采后恢复较好增长;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创新新品带来增量 [13][45] - 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客户订单上量,国内产品迭代升级 [13][48]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产业周期趋势向上,正从订单面向业绩面传导,2025年有望重回高增长 [13] 医药工业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带来的增量及纵向拓展制剂的企业 [13] 药房 - 2025年处方外流逻辑有望增强,门诊统筹+互联网处方成为较优解,电子处方流转平台逐步建成;竞争格局优化,上市连锁药房优势显著 [14] 医疗服务 - 反腐与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民营医疗竞争力有望提升;商保及自费医疗快速扩容带来差异化优势 [14] 血制品 - 十四五期间浆站审批倾向宽松,采浆空间打开,企业品种丰富度提升、产能扩张,行业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 [14] 行业和个股事件(本周关注:基药目录相关工作进展) 基药目录现状与政策动向 - 国家卫健委回复提案,已形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稿)》,将适时发布,明确向中药、国产创新药倾斜 [15][20] - 基药目录上次更新为2018年,距今7年未调整,根据管理办法原则上应3年调整一次 [20] - 政策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药配备品种数量分别不低于90%、80%、60% [27] - 基药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但二级医院2022年基药采购品种占比为52.2%,距80%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2][23][27] 基药目录的历史影响与品种表现 - 2018年版基药目录共收入685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417种,中成药268种 [18] - 2018年版基药目录中,中成药独家品种数量从2012年版的95个增至163个 [19] - 2018年至2023年,新纳入基药的中药独家品种院内销售额累计增长123.4%(CAGR 17.4%),显著高于院内非针剂中药整体36.8%的累计增速(CAGR 6.5%) [26][28] - 销售额越小的基药品种增长弹性越大:2018-2023年,3000万以下、3000万-1亿、1-3亿、3亿以上新进独家基药中药品种的累计增速分别为736%、271%、67%、76% [25][28] - 具体品种表现差异大,如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CAGR 58%)、金振口服液(CAGR 19%)、复方银花解毒颗粒(CAGR 87%)、杏贝止咳颗粒(CAGR 123%)、灵泽片(CAGR 131%)等实现高增长 [29][30][32] 未来潜在纳入基药目录的品种方向 - 各企业已纳入医保但非基药的独家品种,因其临床价值、稀缺性及企业资源倾斜 [34][35][36] - 院内细分领域销售额排名靠前但尚未纳入基药的头部品种,具备广泛临床使用基础 [34][38][39][40] - 2016年以来获批的中药1.1类新药,尤其是小儿用药,临床价值明确且符合基药遴选原则 [3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