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现状 - 60%受访者认为创新药一级市场已走出谷底但不够理想 33%认为仍处资本寒冬无太大变化 [1][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88起同比下降7.4% 总融资额15.8亿美元同比下降24.5% [5] - 总融资额自2021年160.62亿美元高点后持续下行尚未出现拐点 [5] 企业融资困难表现 - 89%的Biotech正在融资 其中63%认为进展"不太顺利"或"很困难" 仅7%近半年完成融资 [10] - 神曦生物A轮融资已持续20多个月未完成 部分企业需接触超100家机构才可能获投资 [4][5][6] - 融资主要困难包括:67%因专业壁垒高投资人不理解创新药逻辑 52%因融资条件苛刻如对赌协议 [3][10] 投资人策略转变 - 投资人更关注商业化落地能力 从"投概念"转向"以终为始、以退定投"的产业化打法 [12] - 2025年投资人最关注药物出海能力(国外临床/BD/上市) 倾向投资后期资产及确定性高的靶点 [3][16] - Pre-IPO企业受追捧 港股因无36个月锁定期出现机构盲投现象 [17] 临床数据成为融资关键 - 多家企业完成融资因获得临床数据证明商业化潜力 仅有动物数据难以获投资 [14] - 星眸生物凭借进入二期临床的AAV双抗产品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14] - 柯君医药因管线进入临床且进展顺利完成B+轮融资 [15] 退出渠道承压影响市场 - 74%的Biotech认为"退出渠道不畅通"是影响一级市场热度的主要因素 [19] - 港股全年超300家企业递表需排队 A股上市仍不易 非盈利资产难寻接盘方 [19] - 2021年底税收调整后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下降 有限合伙人需按35%税率缴纳个税 [19] 国资主导与募资困境 - 当前市场依赖国资独撑大局 民间资金大量撤离 [19] - 10位投资人中6位认为募资困难 国资LP注重穿透管理和CVC模式 优先投资当地项目或产业资本 [22][23] - 国资LP面临监管压力 频繁审计并干预GP管理 部分直接穿透至被投企业要求回购 [20][21] 新兴领域投资不足 - 基因疗法领域2025年上半年国内融资额仅0.6亿美元 为国外7.2亿美元的1/12 [25] - 资金集中于ADC和GLP-1等热门领域 对小核酸药物、基因编辑等先进赛道投入不足 [25] - 2022-2025年初创公司基本拿不到融资 存在技术落后风险 [25] 市场回暖条件 - 9/10投资人认为环境有好转但保持谨慎 二级市场热度需时间传导至一级市场 [3][26] - 回暖需政策发行环境改善提供稳定预期 以及二级市场高回报案例刺激一级投资 [26] - 需市场化资金从二级市场回流至一级市场 推动早期创新 [26]
“创新药一级市场不能再冷下去了”——我们和37位投资人、创业者聊了聊
经济观察报·2025-09-20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