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信基金廿载新程:以体系化提升投研“硬实力” 践行长期主义价值
券商中国·2025-09-19 01:26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突破35万亿元 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增长[1] - 行业共识转向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政策指引明确要求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1] - 以固收见长的银行系公募加速布局权益投资领域 建信基金为典型样本[1] 投研体系变革 - 行业从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转向平台化、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2] - 建信基金搭建"3+3+3+1"一体化投研架构 涵盖三大投资部门、三大战略业务部门及三大研究平台[3] - 2025年进一步优化为"1+3+5"专业决策体系 包括1个公司级投委会、3个专项小组和5个资产策略级投委会[4] - 主动权益投资风格划分为四大类型:极致成长策略、景气成长策略、价值成长策略和价值稳健策略[4][5][6][7] - 配套机制包括跨部门大组讨论、季度多维打分和"1+1"传帮带机制[7] - 平台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5年及7年主动股票投资管理收益率排名行业第9/95和第9/75[7] 产品战略布局 - 构建覆盖全谱系的"正金字塔型"产品体系 涵盖多元资产类别和跨市场投资[8] - 权益投资中泛科技领域占比超过64% 2020年以来半数新发权益产品锚定泛科技主线[8] - 产品形态包括主动管理科创主题基金、被动化工具(如科创综指ETF系列)和指数增强策略[8] - 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自由现金流、港股红利等新兴主题ETF产品线[10] - 2025年上半年成功发行10只新产品 全部为非货币基金且超7成为含权产品[10] 风控与文化体系 - 建立贯穿前中后台的多层次风控体系 遵循"四早"原则严防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11] - 实施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红绿灯"机制 按月筛选并分级基金业绩 触发预警机制时启动督导和调整[11] - 文化内核强调"稳健基因"与"受托人意识" 价值观体系为"创新、诚信、专业、稳健、共赢"[12] - 权益团队以内部培养为主 注重方法论传承和投资原则一致性 避免规模冲动和短期排名压力[12] 行业发展新标准 - 优秀公募机构需具备可持续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不依赖个人的投研生产链[13] - 投资风格需可识别、可解释、可验证 投资过程必须稳定且可追溯[14] - 需坚守受托责任 将敬畏风险的文化转化为日常行动自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