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十亿美元交易在酝酿:GE医疗或出售中国业务

核心观点 - GE Healthcare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 估值或达数十亿美元 这并非单纯退出市场 而是应对复杂经营环境的战略再平衡 通过资本合作对冲不确定性同时保留长期市场地位[2][6] - 中国作为GE Healthcare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收入达24亿美元但同比下滑15% 2025年上半年延续下降趋势 受医院订单延迟 反腐运动及贸易摩擦多重因素影响[2][7] - 潜在交易可能引发市场再分层 本土企业通过技术渠道获取迈向国际化 国际资本则直接切入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 推动产业格局多元化发展[4][6][8] 市场地位与经营表现 - 中国是GE Healthcare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收入约24亿美元 占全球业务相当份额[2] - 公司在华拥有超7000名员工 覆盖影像与放射性药物研发制造基地 是全球业务重要支柱[2] - 2024年中国区收入同比下滑15% 2025年上半年延续下降趋势 经营环境持续承压[2] 股权出售战略动机 -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引入合作方 分摊风险并稳住在华阵地 属于典型对冲思路[6] - 应对集采政策压价 反腐风暴导致医院采购谨慎 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供应链不确定性[7] - 同行西门子 飞利浦均加码本地化投资 GE Healthcare需同时推进本地化与资本合作双轨策略[7] 潜在买家分析 - 本土影像厂商通过收购可补足高端磁共振技术短板 并借助全球分销网络实现国际化[4] - 国际资本可绕过市场准入壁垒 直接参与中国老龄化加速与AI影像应用带来的长期增长潜力[6] - 市场猜测潜在买家可能来自本土头部企业 因国内厂商已在集采压力下具备低价生存能力[8] 行业环境影响 - 集采政策持续压降器械价格 反腐运动使医院采购谨慎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海外厂商面临极为艰难的市场环境[7] - 贸易摩擦导致供应链紧绷 如MRI对比剂依赖中国钆资源 需调整跨太平洋运输计划并转移产能至友好地区[7] - 外资巨头需通过本地化生产设施建设(如MRI工厂 超声总部)对冲复杂监管环境[7] 交易潜在影响 - 本土企业有望从价格竞争追赶者转型为全球参与者 通过资本合作获取外资技术与渠道[8] - 国际资本可直接切入中国1.2万亿美元医疗市场 实现对老龄化与诊断需求增长的布局[8][9] - 推动医疗科技生态多元化 外资转为资本合作者 本土企业成为全球巨头股东伙伴 重新划定产业竞争边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