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聚焦母基金行业如何建立科学容错机制、践行耐心资本理念及平衡长短期回报[1][2][4][6][9] - 多地国资明确允许单个项目全额亏损 容亏机制成为行业核心议题[4] - 政府母基金目标从财务收益转向社会综合效益 容亏率最高达60%[4][5] - 耐心资本需通过全周期资源链支持硬科技产业 投资周期可长达十年[6][7][8] - 母基金需搭建多阶段资本接力体系 通过多元退出路径平衡长短期回报[9] 容错机制建设 - 容错核心是避免初始决策错误 需在募投管退全流程明确规则与原则[4] - 政府基金容错更侧重"容亏" 云南科创类基金容亏率设定达60%[4] - 成都金控设立分阶段容亏率标准:早期项目财务亏损容忍上限为20%-40%[5] - 需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决策程序合规时由制度承担市场风险[4][5] - 采用负面清单约束行为 建立跨区域制度化保障减少多头监管压力[5] 耐心资本实践 - 耐心资本需构建政府、GP、LP协同的投资生态 配套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6] - 昌发展通过十年周期陪伴企业成长 已投企业爱博诺德从初创到科创板上市历时十年[7] - GP耐心源于赛道深耕 高特佳二十余年重仓大健康领域 逆势投资创新药[8] - 德福资本通过产业研究和并购策略主动创造价值 非被动等待[8] - 硬科技投资需全周期资金链支持 从概念验证到产业化全程陪伴[7][8] 长短期回报平衡 - 母基金需搭建多阶段基金体系 实现早期创投与中后期资本接力[9] - 通过资本市场和并购渠道实现阶段性回报 同时保持长期重仓[9] - 利用政策调整、资金供需等小周期波动创造短期回报机会[9] - 医疗健康领域需重新定义回报节奏 坚持产业长期趋势[9]
LP:耐心不是被动忍耐,容错不是推脱责任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9-18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