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芯原半导体收购芯来智融旨在成为RISC-V行业头部企业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市值和竞争力 市场反应积极[2][3][6][7][11][12][13] - 收购对芯原短期业绩无直接影响 但可能改变其与Arm及其他RISC-V IP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长期需平衡生态伙伴关系[4][15][16][17] - 芯原可能继续并购其他IP公司(如高速接口IP)以完善产品组合 推动市值增长 当前订单和资金支持后续收购[19][20][22] 收购背景与战略目标 - 芯原收购国内RISC-V CPU IP供应商芯来智融 后者估值25-30亿元 芯原市值近千亿元[2][10] - 目标是通过收购成为RISC-V行业领导者 弥补中低端产品线 潜在进入高性能RISC-V CPU市场[6][7][11][12] - 芯来2023年营收6945.99万元 近两年年收入六七千万元 2023年接近盈亏平衡(剔除股份支付净亏损82.91万元)[8][9][10] 芯来公司状况 - 芯来成立于2018年 是国内三大RISC-V CPU IP供应商之一 专注嵌入式AIoT市场 产品定价具竞争力[8][10][11] - 拥有100多名工程师 人力成本较低(武汉、西安基地) 2023年资产总额4.70亿元 营收6945.99万元[9][10] - 被收购前未盈利 2023年净亏损3179.2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净亏损82.91万元)[9] 市场与生态影响 - 收购后芯来IP可能提价 芯原需应对高性能RISC-V市场竞争(国内已有流片成功案例)[11] - Arm涨价可能推动客户转向RISC-V 为芯原提供利润增长机会 但可能影响与Arm合作关系[15] - 其他RISC-V IP供应商(如阿里玄铁、晶心科技)或调整与芯原合作 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可能转向推荐竞品[16][17] 芯原业务与资本动态 - 2025年上半年IP授权业务收入2.8亿元 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在手订单30.25亿元(环比增23.17%) 新签订单11.82亿元(环比增150%)[20] - 股价因订单增长过去一个月翻倍 收购芯来后首日涨停20%[3][20] - 研发团队约2000人(IP团队700-800人 定制团队1000人) 资金通过定增和授信支持后续收购[21][22] 未来战略方向 - 芯原可能并购高速接口IP公司 弥补现有产品组合缺口 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22] - 逆周期布局RISC-V生态 通过行业论坛(如滴水湖论坛)积累影响力超7年[12][21] - 资本市场需新叙事维持市值 收购与客户合作进展为关键股价驱动因素[4][20][21]
收购芯来,芯原的第二增长曲线浮出水面
雷峰网·2025-09-17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