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4万亿不良贷款待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详解
数说者·2025-09-16 23:5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趋势 - 2024年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0%,2025年6月末为1.49%,较2020年9月的1.96%大幅下降[2] - 自2020年9月末以来不良贷款率基本处于持续下降过程,资产质量整体稳定良好[2] 不良贷款余额变化 - 尽管不良率下降,但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大,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3] - 20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达3.28万亿元,2025年6月末达3.43万亿元,较2014年末的0.84万亿元显著增长[3] 不良贷款处置规模与方式 - 随着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处置规模越来越大[5] - 招商银行2024年处置不良贷款629.02亿元,其中常规核销304.01亿元(占比48%),不良资产证券化225.69亿元,清收75.99亿元,其他方式23.33亿元[6] - 主要处置手段包括核销、清收、以物抵债、转让、重组等[6] 不良贷款核销机制 - 核销是指金融企业将呆账冲销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或直接调整损益的账务处理方式,将不良贷款从资产负债表内转移至表外[9][11] - 核销可降低不良贷款率,减少贷款损失准备,但不影响当期利润,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处置方式[12] 不良贷款清收分类 - 清收分为表内清收(未核销贷款)和表外清收(已核销贷款)[13] - 催收方式包括自主催收、委外催收、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和诉讼催收[13] 以物抵债的特点与风险 - 以物抵债是以非现金财产抵偿欠款,可阶段性降低不良贷款,但后续存在处置风险(如资产贬值、保管成本)[14] - 财政部规定抵债资产原则上不能对外出租[14] 不良贷款转让机制 - 转让是指银行将不良贷款以折扣价卖给专业处置机构,购买方后续收回款项全部归己[16] - 与委外清收不同,转让是彻底出售而非委托代理关系[16] 重组与证券化的特点 - 重组是通过合同变更(如延长期限、调整利率)缓解借款人暂时性困难,但短期内对控制不良帮助有限[18] - 不良贷款证券化本质是融资手段,但并非优选处置方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