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社发文,四问预制菜!
证券时报·2025-09-16 07:51

预制菜定义与标准 - 预制菜定义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 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被归入范畴 但新规排除添加防腐剂、主食类、凉拌菜及中央厨房菜肴[3] - 新定义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划分边界 有助于防范商家蹭流量扰乱市场行为[3] - 经营者关注产品本身而消费者关注生产方式 导致认知差异[3] 预制菜明示要求 - 消费者要求商家对预制菜亮明身份 保障知情权和选择权[4] - 多地推进明示实践:广东2025年4月施行包装标识规定要求标示投料量 上海计划试点推广 湖南研究合理告知方式[5][6] - 明示目前非强制要求 商家因担心消费者反感而意愿较低 且缺乏快速检测手段和具体监管细则[6] - 部分企业积极尝试分类标识 如分为"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类 或标注"新鲜制作""央厨制作"[6] 预制菜安全监管 - 消费者担忧防腐剂和添加剂问题 但新规明确禁止使用防腐剂 且通过冷冻冷藏等技术无需防腐剂[8][9] - 正规企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品种和剂量受严格限制 部分企业为满足重口味添加增味增香剂[9] - 现炒菜肴同样存在风险 如高温致癌物或不新鲜食材产生亚硝酸盐 菜品健康关键取决于食材和制作规范[10] - 监管将加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严把原料关和添加剂使用 并开展监督抽检打击违法违规行为[12] 预制菜发展前景 - 2023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被多次提及为高频词[10] - 美国日本等市场预制菜渗透率达60%以上 产业需规范发展[10] - 建议制定统一国家标准 明确生产运输全流程安全要求 鼓励速冻锁鲜等技术创新[10] - 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行业将完善标识等标准体系[11] - 需加强科普宣传引导科学认知 用理性消费推动行业进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