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贝和罗永浩,互相给对方上了一课
商业洞察·2025-09-15 09:28

事件概述 - 网络大V罗永浩于9月10日通过微博吐槽西贝门店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引发数千万阅读量的热议[4][6]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紧急回应 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宣布起诉罗永浩 同时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参观[7] - 罗永浩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 有博主提交印有西贝关联公司名称的牛肉包产品作为物证[10] 行业争议焦点 - 争议核心在于官方定义与大众认知差异:根据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定义 预制菜需经工业化预加工且为预包装菜肴 不含防腐剂 而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处理原料(如切割羊排)不属于预制菜[13][14] - 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场制作或缺乏"锅气"的菜品视为预制菜 包括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如浇汁面筋、成品凉糕)[11][15] - 行业人士支持西贝 强调连锁餐厅普遍依赖中央厨房保证口味统一和出餐效率[10][11] 企业应对措施 - 西贝通过媒体发布会、开放后厨及上线专题页面自证 现场探访显示门店采用明厨亮灶和手工制作(如手工饺子皮、炖牛骨)[7][10] - 老乡鸡作为行业透明化案例 通过三方面实践建立信任:发布全链条溯源报告(覆盖1218家餐厅、226个SKU) 门店用颜色标识加工方式(绿色现做/黄色半预制/红色复热预制) 实时直播中央厨房及后厨操作[21][22][24] - 老乡鸡主动披露预制菜占比仅1.7%(仅两道菜) 并通过月度自查报告提升透明度[25]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当前占餐饮市场比例超30% 行业发展趋势不可逆[20][27] - 国家正推动标准完善 包括《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将强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信息[20] - 未来行业需建立明示告知机制(如标识要求、质量追溯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20][21][25] 核心问题总结 - 争议暴露三大行业困局:标准缺失导致认知混乱 企业告知义务模糊 消费者对价格与价值匹配度敏感[18] - 消费者反对的核心并非预制菜本身 而是知情权缺失导致的心理落差(如高价与非现制菜品不匹配)[16][25][27] - 解决路径依赖透明化沟通(如溯源披露、加工公示)和标准化建设 以实现行业工业化与消费信任的平衡[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