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预制菜
首席商业评论·2025-09-12 10:51
事件背景 - 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微博称西贝菜品价格高且几乎为预制菜 引发舆论关注[2]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 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公布罗永浩消费账单[4] 西贝回应内容 - 西贝门店100%没有预制菜 使用的是预加工食材或原材料[4] - 公布罗永浩消费账单明细 显示消费总额为663元[5] - 强调最终烹饪步骤全部在门店完成 区别于工厂预制的即热型菜品[6] - 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顾客参观 展示菜品制作全过程[8] 预制菜定义争议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2024年3月明确预制菜定义范围[12] - 中央厨房制作菜肴、净菜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等不属于预制菜范畴[12] - 西贝模式属于"预加工食材+现场烹调" 符合监管非预制菜定义[12] - 但消费者普遍将中央厨房预加工+现场烹调视为类预制菜模式[12] 行业标准分析 - 预制菜核心判断标准为是否在工厂完成烹饪并仅需门店加热[13] - 食材预处理、切割、腌制等环节不属于预制菜范畴[13] - 餐饮连锁企业为保障出餐速度和品质 食材预加工成为行业必然选择[13] - 商场明火使用限制也影响了现场烹饪的完整度[13] 品牌形象影响 - 消费者主要质疑点集中于菜品价格偏高且口感不佳[14] - 部分用户反馈菜品温度不足 可能与烹饪条件限制有关[14] - 西贝选择正面回应争议 贾国龙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8] -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8] 危机处理建议 - 建议通过开放后厨展示和行业标准讨论化解争议[18][20] - 可邀请行业协会、企业及舆论领袖共同制定更细致的标准[20] - 过度纠缠可能放大负面舆论 宜通过透明化操作重建信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