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在利空消息冲击下展现出显著韧性 日内走出深V反弹行情[3][4] - 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多家公司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盈利拐点已现[7] - 中国创新药资产具备全球竞争力 政策扰动难改长期产业逻辑与BD合作趋势[4][6][9] - 短期情绪波动或带来布局机会 投资主线向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企业切换[8][9][10] 行情表现与市场韧性 - 9月10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大幅低开后强势反弹 相关ETF日内反弹超5% 恒生医药板块拉升尤为明显[3][4] - 创新药ETF早盘跌超5.7% 收盘仅跌0.51% 创新药50ETF收盘微跌0.13%[4] - 港股通创新药ETF早盘跌超8% 收盘跌幅收窄至2%以内[4] 政策影响解读 - 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拟限制中国药品 但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政策方向已提前体现 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3][4] - 政策核心指向美国对海外药品引进审查趋严及临床试验数据要求提升[4] - 医疗器械板块受政策影响较小 因医疗设备更新政策推动招采数据高景气 且集采降价压力减小[6] 行业基本面支撑 - 2025年上半年39家港股创新药样本企业总收入1520.61亿元 同比增长7.66% 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 同比大增54.37%[7] -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U等多家企业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7] - 行业跨越盈利拐点 国内医保放量及出海加速成为核心驱动因素[7][8][9] 竞争力与全球地位 - 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力 跨国企业引进的创新药中31%来自中国[4][8] - 大型药企通过BD合作引进中国创新药已成行业常态 政治噪声难逆转长期趋势[4][5] - 中国药企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 若美国限制准入或将削弱其全球制药行业领先地位[6] 投资逻辑与方向 - 创新药企盈利进入爆发阶段 AI医疗及低位细分龙头成为重点布局方向[7] - 投资需关注产品已上市贡献业绩或临床阶段居后、BD确定性高的中大型企业[3][9] - 估值消化将随业绩兑现加速 行业处于长达几年的上升周期[8] 短期风险与机会 - 外资机构对政策敏感可能导致港股资金短期流出[8] - 情绪性回调往往带来加仓机会 建议把握震荡中的配置窗口[10] - 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第一阶段 中长期趋势未发生改变[9]
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后市怎么走?多位医药基金经理最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