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非理性竞争现象,包括无序价格战、供应链压价、产品同质化及出口竞争秩序问题,需通过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4][5][12]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存在的问题 - 无序价格战导致行业盈利水平下降,2025年5月多家车企跟进降价,引发恶性循环,影响产业链安全及消费者权益 [7] - 整车企业要求配套企业降价10%-20%,并通过延期付款(如6个月商票转12个月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9] - 技术同质化问题突出,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供应链高度集中,外观设计趋同(封闭式前脸、贯穿式灯带)削弱品牌独特性 [10] - 出口领域面临内卷外溢风险,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75.2%),但利润率下滑至4.3%,且存在低价倾销及合规风险(如欧盟数据法案) [11] 规范竞争秩序的政策措施 - 国务院常务会议(2025年7月16日)要求加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和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并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4][13] - 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生效,规定大型企业付款期限不超过60天,工信部上线投诉平台规范支付行为 [13] - 三部委座谈会(2025年7月18日)部署专项整治网络乱象、产品质量抽检及建立企业交流会商机制 [17] 长效机制与行业自律 - 政策建议从直接补贴转向技术研发激励,加快制定电池安全、充电接口等国家标准,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固态电池等卡脖子技术 [15] - 行业需加强自律,倡导合法公平竞争,打击网络水军等乱象,企业需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员工培训 [16] - 全国工信会议(2025年7月28日)提出巩固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7]
【政策综述】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的分析
乘联分会·2025-09-11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