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力大洗牌!省会分权,开始了
商业洞察·2025-09-09 09:2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以解决省会"一市独大"问题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5][7] - 省域副中心建设本质是分权省会 通过政策放权和高配领导等方式扶持副中心成长[30][29][14] - 强省会与多中心模式需因地制宜 经济强省适合多核而内陆弱省仍需强省会战略[50][51][46] 省域副中心政策背景 - 2020年《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首次提出中西部省份需培育多中心城市[6] - 2024年国务院文件删除"中西部"前缀 将省域副中心建设范围扩大至全国[7] - 政策出台背景是省会经济首位度过高 如银川(53.4%)、长春(53.1%)、西宁(47.1%)[9][10] 省域副中心建设现状 - 全国15个省自治区已设立超20个省域副中心[24][25] - 典型案例包括广东(珠海/湛江/汕头)、四川(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湖北(襄阳/宜昌)[26][20] - 云南曲靖规划2025年经济总量占全省超15%[17] - 安徽芜湖提出2027年GDP达8000亿元目标[33] 实施手段与冲突 - 通过下放省级管理权限支持发展 如湖南向岳阳/衡阳下放14项审批权[29] - 采用省委常委"高配"领导 如赣州由省委副书记兼任市委书记[30] - 出现资源争夺矛盾 如芜湖公开要求合肥分权[31][32] 政策协同与战略选择 - 同步控制超大特大城市无序扩张 要求"瘦身健体"和疏解非核心功能[36][37] - 战略选择原则是"强则兼顾 弱则核心":经济强省推行多中心 弱省仍需强省会[49][50][46] - 强省会可抵御人口外流 如成都使四川外流人口(182.2万)低于湖南(282.9万)[55][56] 成功模式借鉴 - 沿海省份多核模式成效显著:广东(广深双核)、江苏(13市均衡)、浙江(杭甬双核)[42] - 武汉(2.11万亿)、成都(2.35万亿)等强省会已具备发展多中心条件[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