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丨内卷还是外卷?——基于利润率的比较视角【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2025-09-08 16:02

东亚企业出海经验 - 东亚企业出海主因要素成本上升与内外环境趋紧 包括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土地资源有限、贸易摩擦加剧及内需萎缩等因素[5][6][7][8] - 出海路径普遍经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服务业"演进 韩国聚焦半导体和汽车 中国台湾由化学和电子转向服务 日本从机械和运输走向批零和金融[10][12][13] - 高附加值行业出海后利润率表现亮眼 化工、半导体和通用机械通过产能利用率提升和研发摊薄形成稳定现金流 而运输设备和金属等行业因本地化成本高利润改善有限[14][18][19][22][23][25]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 中国企业出海在政策引导、产能过剩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作用下 已从"出口导向"升级为"全球运营"[3][30][33] - 汽车与轻工作为先行者海外营收占比高并实现产业链全面出海 电子与电力机械正处于由出口向产能出海转型关键期 医药生物等新兴行业开始加速出海[3][36][38][34] - 中国形成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行业并行推进的"多赛道出海"格局 不同于东亚经济体的单一路径 反映政策驱动的独特性[3][49] 出海对利润率的影响 - 中国企业出海与利润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行业差异显著 轻工、化工、医药、有色等行业出海后利润率显著提升 汽车行业在疫情冲击后开始修复 而电子、电气机械与纺织服装仍主要依赖出口出海贡献有限[4][55][61] - 多数行业海外利润率高于国内 因海外供需缺口、品牌溢价和消费水平优势 但电子、食饮和石油因行业特性国内利润率更优[4][63][65][68] - 医药、汽车、电力机械和电子等行业海外盈利值得期待 医药在海外具有更高专利溢价优势 电力机械相似 汽车和电子随着技术突破及海外布局深化盈利有望改善[4][76][78] 行业出海结构变化 - 汽车与电力机械实现"出口+出海"双升 契合全球绿色转型与能源安全需求 轻工与电子在出海加深的同时出口比重下降 石油石化因地缘风险加剧主动收缩海外布局[3][43][44][45][48] - 出海营收整体抬升 除石油石化外多数行业出海程度加深 汽车和电力机械因产业升级和技术优势实现"量质齐升" 电子和轻工因外部贸易壁垒限制被迫外迁产能[43][44][45] - 食品饮料等行业出海难度较大 因需在海外建厂并重建冷链运输体系 中国冷链指标相比发达国家有劣势 人均冷库容量0.18m³/人低于发达国家的0.31m³/人 冷链流通率55%低于发达国家 流通损耗率12%高于发达国家的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