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为合成生物产业立法!这波操作有多“硬核”?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市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立法形式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建立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 缩短产品入市周期 强化产业空间和金融支持 巩固产业优势[2][3][4][6][7] - 合成生物产业被视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和"黄金赛道" 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布相关战略部署 深圳通过"小切口"立法破解产业发展堵点[2][3] -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近3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中在深圳 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2][4] 政策立法创新 - 采用"小切口"立法形式 共32条不分章节 系深圳市首次在产业促进领域采用此类立法模式[2][3] - 立法目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 破解产业发展堵点 巩固扩大产业优势 提供法治保障[3] 产业支撑体系 - 建立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 提供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落地全流程服务[4] - 政府部门对研发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资助 检验检测事业单位对产品检测费用予以优惠[4][5] - 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部市联动项目 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4] 产品市场化加速 - 多举措缩短产品入市周期 拓宽应用场景和推广渠道[6] - 探索审评机构培育新模式 在"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领域强化央地协同建设合作平台[6] - 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和推介目录 推动便利化采购和典型应用场景清单[6] 要素保障措施 - 优先保障工业化量产企业的产业空间需求[7] -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撬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融资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7] -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实现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 优化审批条件和流程[7] 产业活动动态 - 2025年11月27-29日将在杭州举办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聚焦生物质清洁预处理/非粮糖/化学品/材料/生物甲醇等重点方向[9] - 论坛由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 主题为"顶尖智汇 产业共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