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国家科技部向香港15家科研机构授予"全国重点实验室"资质 标志着香港科研机构正式进入国家创新体系核心层 彰显香港科研实力并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注入关键动能 [2][3][5] 授牌背景与政策脉络 - 2018年国家科技部确立香港伙伴实验室国家级地位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布局 香港创新科技署自2023年底启动系统性重组计划 历时18个月优化科研资源配置 [3] - 15家实验室于2025年1月获国家科技部核准重组 2024年7月1日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2024年8月25日举行正式授牌仪式 [3] 实验室特征与评估体系 - 学科覆盖四大战略领域: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农业科技 [4] - 全部依托全球百强高校 形成"顶尖学府+国家级平台"协同创新模式 [4] - 每所实验室每年获特区政府2000万港元定向科研经费 [4] - 评估体系包含四个维度:基础研究原创性突破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水平、国家战略需求响应机制、国际科技前沿跟踪能力 [4] 对接机制与国家期许 - 香港创新科技署建立"三维对接"机制:政策层面深度融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资源层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设施共享网络、人才层面推行"双聘制"科研人员流动机制 [5] - 国家提出多项明确期许:突破原始创新瓶颈、打造"从0到1"科研范式、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枢纽功能、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5] 实验室清单与研究领域 - 香港大学主导5家实验室:新发传染性疾病(管轶/袁国勇)、肝病研究(吴吕爱莲)、合成化学(支志明)、生物医药技术(徐爱民)、光量子物质(张翔) [6] - 香港中文大学主导4家实验室:转化肿瘤学(卢煜明)、农业生物技术(林汉明)、消化疾病研究(于君)、量子信息技术与材料(刘仁保) [6] - 香港城市大学主导2家实验室:太赫兹及毫米波(陈志豪)、海洋环境健康(梁美仪) [6] - 香港理工大学主导2家实验室:超精密加工技术(张志辉)、沿海城市气候韧性(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 李向东/吴宏伟) [6] - 香港科技大学主导2家实验室:神经系统疾病(叶玉如)、显示与光电子(Kristiaan Neyts/范智勇) [6]
科技部授牌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2025-08-31 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