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唐劲草:新设母基金规模在大幅下跌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8-30 02:41

行业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包括460家母基金总管理规模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2][3] - 政府引导基金338家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4.0% [2] - 市场化母基金112家总管理规模4829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2.4% [3] - S基金10家总管理规模43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母基金33支总规模1970.17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支规模798.04亿元市场化母基金2支规模80亿元 [4] - 新设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较2024年同期下降66%市场化母基金规模下降50% [4] 管理费机制调整 -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费标准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每年合计不超过基金实际投资金额的2% [6] - 直投子基金管理费从普遍2%降至1%-1.5%个别地区降至1% [6] - 国际惯例母基金投资期按认缴规模1%/年收取退出期按实际管理规模1%/年收取直投基金投资期按认缴规模2%/年收取退出期按实际管理规模1.5%/年收取 [7] - 管理费支付与绩效考核挂钩采取分期拨付事后结算方式未达要求需退回部分管理费 [6] 行业运营策略变化 - 中小GP采取轻量化运营策略包括精简组织压缩办公面积迁入联合办公或远程办公 [10] - 非核心职能外包如财务法务投资者关系与其他机构共享团队资源 [10] - 放缓投资节奏集中管理存量项目延长资金使用周期 [10] - 为节约差旅预算对远距离项目改为远程沟通与线上调研 [11] - 中小创投机构通过抱团模式共享项目来源与投资团队分摊尽调和管理成本 [11] 募资工具创新 - 2025年上半年超30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12] - 科创债融资期限较长还款安排灵活有效匹配长期投资策略降低融资成本 [12] - 科创债要求还本付息增加财务成本和偿债压力若投资失败需承担债务偿付风险 [13] - 多数中小创投机构管理规模有限历史业绩较短难以满足发行条件 [13] 长期资金供给建议 - 建议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进入创投基金期限长稳定性高无需刚性兑付 [13][14] - 构建中央资金引领地方平台承接专业机构运作三级联动模式 [15] - 激活中央资本引擎将创投投资规模科技创新支持成效纳入央企金融机构考核体系 [15] - 引导央企AIC保险公司年度新增一定比例创投出资 [16] - 鼓励央企及AIC长线资金配资给地方政府母基金 [16] - 地方母基金以市场化子基金配资为主占比不低于70%直投为辅占比不超过30% [17] - 建立创投机构分类评价体系以成立年限管理规模投资业绩产业赋能能力为核心指标 [18] - 对优秀机构给予子基金配资支持优先匹配优质项目资源 [18] - 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参与S基金投资放宽限制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 [20] - 对S基金份额转让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 [20] - 设立S基金交易专区将交易手续费率控制在0.5%以内 [20] 政策与行业导向 - 政府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产业投资类基金和创业投资类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类基金采取母子基金方式 [4] - 母基金设立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以功能定位统筹资源和科学考核为核心 [5] - 2025年各地政府设立新母基金更注重长期导向和资金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