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助手还有多远
证券时报·2025-08-30 00:28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路径 - 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与活动中频繁亮相并收获关注 但核心问题在于何时能进入真实场景实现实际应用 [1] - 行业共识认为落地路径将从工业场景率先切入 通过解决生产需求完成技术打磨与成本优化 再逐步向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领域延伸 [1] - 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预测未来10年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台机器人 类似冰箱和洗衣机的普及程度 [1] 商业化进展与案例 -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快速进步 从半程马拉松赛的磕绊行走到运动会上的稳定表现仅用数月时间 [3] - 竞技比赛检验了机器人高速运动稳定性与复杂环境适应性 推动技术团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验证和产品升级 [3] - 越疆科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已获得马扎克 ASKA Aurotek等国际工业与商业巨头的订单 [4] - 奇瑞孵化的墨甲机器人已在印尼 阿联酋 南非 中国香港等地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奇瑞全球销售网络中承担迎宾接待和车型讲解任务 [4] - 墨甲机器人计划在实现4S店场景落地后进一步进入超市和政务大厅等场景 [4] 技术挑战与成本问题 - 人形机器人面临泛用性不足的困局 通用大模型尚未成熟 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薄弱 在非结构化环境中难以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6] - 突破泛用性瓶颈的核心在于算法创新 需重构适配物理世界的算法逻辑以提升机器人融入现实场景的能力 [6] - 人形机器人整机售价普遍高达30-40万元 远未达到家庭市场普及水平 [6] - 成本控制是大规模落地的核心前提 但产业卡在量产规模不足与核心部件硬成本难压缩的双重难题中 [6] - 高精度谐波减速器 六维力矩传感器和英伟达Jetson高算力系统级芯片构成三大"硬成本" 这些部件需通过上游基础技术突破实现降价 [7] - 价格呈现下探趋势:优理奇6月发布8.8万元产品 宇树科技7月将价格降至4万元以内 [7] 政策与资本支持需求 - 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政策和资本的长期陪伴 尽管高价值场景已显现 但多数企业对投入回报仍存疑 [9] -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已达空前力度 足以支撑领先企业完成从前沿研发到商业化场景验证 但规模化落地仍需更具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支持体系 [9] - 从商业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资本密集程度堪比新能源汽车产业 [10] - 股权融资能提供充足资金和全方位资源支持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和大型产业资本等长期主义资本力量需要进入 [10] - 政策支持需从普惠性研发补贴转向更具针对性的应用牵引 包括在养老服务和特种工业等关键行业设立示范项目 提供设备采购补贴 建立技术标准与安全认证体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