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针对新投资者在权益类基金投资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提出专业指导 强调避免消费化与娱乐化投资方式 建立长期投资视角和合理收益预期 [4][13][28][34] 投资行为误区 - 避免用消费品购买逻辑投资权益基金:基金净值回报需通过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体现 无法实现即时满足 [6][9] - 不同投资者因购买时点、资金量和用途差异 导致同一基金份额的收益结果不同 他人推荐的赚钱基金参考性有限 [11][12] - 避免娱乐化投资方式:证监会2024年3月《试行意见》要求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 强化投研体系建设 [13][15] - 投资需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业绩和方法的专业了解 而非娱乐化崇拜 [17][19][22] 投资决策框架 - 明确投资动机:需区分广告推荐或市场情绪驱动 评估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自身偏好匹配度 [22] - 界定投资目标:长期投资可利用市场波动获取更好买价 短期交易需设置止损线 [23] - 区分盈利逻辑:赚取企业盈利的钱(通过分红率、增长率等)可持续性高于赚取市场波动的钱 [25][27] - 权益基金应作为5-10年以上的长期配置 依靠投资纪律应对市场波动 [28] 资金配置原则 - 投资资金需排除2-3年内需动用的家庭支出(如教育、装修) [31] - 采用彼得·林奇公式:投入资金上限为可承受损失且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金额 [33] 收益预期管理 - 美国权益资产1801年至今实际年化收益率6.7% 名义收益率约8% [34] - 巴菲特63年间年化收益率19.7% 最高年度收益近60% 仅两年亏损控制在-10%以内 [34] - 中国上证综指2003-2024年底年化收益率4.29% 中证基金指数同期年化收益率10.08% [35] - 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易引发非理性行为 需参考历史数据设定合理目标 [37][39][41]
市场走强,新基民入场的6条小建议
天天基金网·2025-08-26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