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介质迭代趋势 - 过去30年屏幕介质经历电视→电脑→手机三次重大迭代 每次迭代围绕交互效率与场景覆盖展开 带来10倍以上信息密度提升 [2] - 手机受限于6-7英寸物理尺寸 无法承载三维空间交互 用户持续追求更大视野和更沉浸感受 [2] - 在信息爆炸和屏幕尺寸限制背景下 MR成为下一代屏幕交互超级单品的潜在承接者 [3] MR设备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MR市场规模达724亿美元 预计2028年突破290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40% [7] - 2024年全球VR/MR出货量960万台 2030年预计达5500万台 超过当前智能手机年出货量1/3 [8] - 2024年国内MR活跃用户3200万 2025年预计增速21.9% 消费级用户占比从35%提升至58% [8] - Z世代推动MR在游戏、直播、电商领域快速落地 行业处于爆发式增长通道 [10] MR技术革命性特征 - MR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 重构交互规则 从观看升级为进入 [6] - 不同于VR完全隔绝现实或AR简单信息叠加 MR将屏幕从手中扩展到整个视野 [6] - 2024年发布的17款VR/MR产品中MR占比50% Meta、索尼等厂商明确转向MR技术 [7] vivo战略定位与技术路径 - vivo视MR为家庭机器人赛道技术支点 通过MR渐进式切入市场并积累核心能力 [12][14] - 家庭机器人需跨越环境理解、交互自然性、复杂任务三大鸿沟 MR是核心解决路径 [14] - MR技术根基包括高精度空间扫描与建模 实时3D重建能力为机器人提供环境理解基础 [16] - MR交互技术(手势识别、眼球追踪、语义理解)使机器人具备类人化情感判断能力 [17] - MR支持多任务处理与行为学习 帮助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扩展到复杂任务处理 [20] 产品发展三阶段规划 - 短期聚焦MR技术验证和生态培育 [25] - 中期推出基于成熟技术的特定场景机器人 [26] - 长期目标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家用机器人 [27] - MR作为空间计算产品可产生现金流 反哺机器人研发 形成技术-产品-场景正反馈闭环 [27] 核心技术能力复用 - 影像技术(微云台防抖、多摄融合算法)为MR设备提供空间感知与虚实融合基础 [31] - 自研蓝心大模型实现语义理解、手势识别等自然交互功能 [31] - 工程能力实现398克超轻量级头显 采用航空级铝合金和Micro-LED屏幕压缩体积 [31][45] - 依托人因实验室数据库开发4款面罩与8款泡棉 针对中国人脸型定制佩戴系统 [46] 场景化应用策略 - 将空间计算拆解为沉浸式影音、游戏娱乐、效率办公三大日活场景 [37] - 沉浸式影音主打180度视频、巨幕观影、空间照片/视频等强感知体验 [39] - 游戏娱乐通过定制MR游戏和无缝投屏降低体验门槛 [40] - 效率办公聚焦空间多任务处理和沉浸式办公环境 [41] 生态体系建设 - 支持大部分安卓应用无需适配 缓解原生应用匮乏问题 [47] - 开放机器人OS接口和MR开发者套件 计划3年扶持1000家生态伙伴 [48] - 在非核心环节与行业伙伴深度合作 通过分工协作降低全链条成本 [48] 未来生态协同愿景 - 构建手机-MR-机器人三端协同体系:手机承担通信支付 MR专注空间交互 机器人负责物理执行 [24] - MR探索中沉淀的空间能力将反哺机器人 使终端从工具进化为自主场景服务体 [53] - 智能手机、MR设备与未来机器人共同构成需求三角 形成环环相扣的智能生态体系 [54]
MR:下一个屏幕交互超级单品
雷峰网·2025-08-25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