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投资策略调整 - 部分国资平台调整投资策略 停止直投业务 转向并购项目 因直投项目退出困难 老股转让估值下调超50% 甚至亏本出售仍无人接盘 回购退出也难以实现[2] - 部分国企投资部门收缩或裁撤 因项目退出难无法收回本金 有些部门虽存在但全年未进行新投资 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存量投后问题[2] - 国资LP重新采用母基金策略 因直投效果不佳 此前转向直投是为追求确定性但未达预期[3] 并购基金兴起与政策支持 - 国资并购基金密集成立 上海国资委发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总规模超500亿元 聚焦国资国企改革 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领域[4] - 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 中国太保设立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 目标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其中50%资金将作为母基金配置到子基金[5] - 主板超60%上市公司市值不足百亿 并购重组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多地探索并购招商 预计今年是并购基金爆发年[5] 并购招商新模式 - 并购招商作为各地国资招商最新打法正在兴起 通过组建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 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锻长补短 借助并购支持政策实现更确定性招商[7] - 从土地招商 基金招商到并购招商 地方招商需求找到新工具 当前多地国资都有收购上市公司探索[7] 国资参与并购交易案例 - 启明创投设立并购基金以4.52亿元协议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该基金LP包括元禾控股和昆山创业控股集团等国资背景机构 天迈科技市值29.68亿元[8] - 菲林格尔控制权变更 安吉以清受让25%股份 其LP浙江两山智控科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安吉县财政局[9] - 鸿合科技控制权变更 合肥瑞丞设立基金以15.75亿元收购25%股份 合肥瑞丞由奇瑞资本与其团队共同设立[9]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控股万可欣生物 斥资18.51亿元战略入主康华生物 并拟收购微创医疗股份[10] - 湖北长江产业集团控股凯龙股份和台基股份 武汉国资入主良品铺子和山科智能[10] 政策利好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重组办法》鼓励私募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投资期限满48个月锁定期缩短至6-12个月[10]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疏通"募投管退"环节堵点 大力发展股权转让和并购市场 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母基金或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11] - 私募股权基金开展并购预计成为新一轮热潮 GP产业协同赋能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被重点强调 股权投资机构向产业化转型[11]
已经有国资放弃直投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08-22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