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90后高管放话,对标比亚迪海豚;A 车企谈判有狠招,供应商遭遇小黑屋;J 公司拟设需求部,销售将介入造车丨智驾情报局Vol.3
雷峰网·2025-08-21 10:16

A公司供应链管理策略 - 采用非常规"小黑屋"谈判方式,将供应商销售负责人限制在会议室直至达成降价预期或问题解决,持续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 [2] - 该谈判方式涉及产品质量、技术整改和年度降价等关键议题,造成供应商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2] - 此种强硬谈判手段虽规避法律风险,但损害商业合作关系平等性,可能影响长期供应商关系 [2] 外国汽车品牌高管变动与战略 - 90后高管甲出任事业部负责人,曾主导年轻化新能源车型项目,内部寄予厚望 [3][4] - 公开对标比亚迪海豚产品,主张采取价格跟随策略,声称"只要价格跟着海豚抄作业就没理由失败" [4] - 该品牌正处于年轻化转型阶段,大胆启用年轻管理层,市场策略效果需实际检验 [4] A公司权力架构重组 - 乙从控股CEO职位被边缘化,曾主导收购"掉队"3C公司并组建新品牌,但业务未达预期导致百亿资金损失 [5] - 丙重新上位执掌新能源业务,曾出走创办智能电动车品牌并成为A公司体系重要力量 [5] - 2024年底公司启动大规模业务整合,丙负责重塑新能源版图,乙仅保留名义职位失去实质话语权 [5][6] 自动驾驶行业整合挑战 - 自主品牌旗下B公司因定位尴尬被并入智能化中心,原CEO丁离职 [7][8] - 公司年投入仅2亿元难以兼顾L4级Robotaxi和高阶智驾产品开发,双线战略失败 [8] - 存在中间商差价问题,品牌与供应商倾向直接合作,导致B公司价值被削弱 [8] 车企组织架构调整影响 - C公司7月7日启动组织调整,合并两个技术部门并引入吉利系高管 [10] - 架构调整引发内部派系斗争,导致核心人才流失和项目推进延迟 [10] - 部分车型新对接人未到位,人事变动直接拖慢项目进度 [10]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困境 - D公司上市进程卡在E厂签字环节,因行业竞对F厂表达投资意向 [11][12] - E厂担忧业务份额被分流,拒绝签字确认上市文件 [12] - D公司陷入两难境地:既要维护现有合作,又不想错失新投资机会 [12] 知识产权纠纷案例 - G公司卷入侵权纠纷,H公司已正式立案调查技术资料和系统代码泄露问题 [12] - 核心团队多来自H公司,被指控使用原东家资源发展业务 [12] - 纠纷直接影响G公司上市进程,H公司选择关键时间点发起诉讼 [12] 企业宣传策略转变 - I集团采取保守策略,禁止高管公开讨论技术细节和战略方向 [13][14] - 内部规定无人泊车、自动驾驶等技术一律不许宣传,仅允许安全表达如颜色命名 [13] - 企业风格转向保守,改革视为降本,创新视为冒进,员工沟通受限 [14] 用户需求研究机制创新 - J公司计划成立用户需求研究部门,让销售团队参与造车环节 [15] - 此前设计院主导开发模式导致用户需求与产品衔接不足,智能化功能缺乏场景化说明 [15] - 工程师文化导致产品配置与用户实际需求存在理解差距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