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凤凰网财经·2025-08-14 14:14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贷款欺诈攻击情报2024年捕获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典型案例:赵倩背负2000万债务到手500万,谢亮亮骗取贷款3900万到手600万被判刑2年 [3][10]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主要目标为征信"纯白/小白"人群(无任何贷款记录),其次为"小花"(少量信用记录),黑户通常被拒 [18][19] - 典型背债人画像: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多因债务压力选择背债 [21][22] - 中介招募要求包括年龄(45岁以下优先)、学历、会写字等,提供"三包"服务(包吃住行) [22][24] 中介操作模式 - 分四级信用等级操作:纯白户可获大额信用贷,大花户用于多卡套现,黑户用于洗钱等灰黑操作 [18][19] - 操作方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典型案例为黄某礼通过高评高贷骗取48.2万元 [27][28][30] - 中介转包链条普遍,同一资产包经多层转手差价达百万,客户资源多次倒卖 [26] 银行风控漏洞 - 部分银行存在"发展优先"导向,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无法联网核查 [16][53] - 中介利用银行产品时间窗口,地方城商行因生存压力可能降低风控标准(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 [55][56] - 典型漏洞案例: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达90%,单中介操作超1亿贷款;房贷高估需勾结评估公司及银行内审人员 [47][54] 利益分配机制 - 背债人仅分得贷款金额10%-15%,如3900万贷款仅到手600万,小额贷款(车贷/装修贷)甚至分文不得 [34][35] - 主要利益被中介、操作方及银行"内鬼"瓜分,银行承担最终不良风险 [36] - 另类模式"直背":白户充当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7][38] 行业技术对抗 - 银行加强流水验证(如二维码核验)、资金流向监控(拦截当日大额转账),但线上机器审核仍存造假空间 [58] - 城商行净息差降至1.4%,倒逼优化风控模型,但欺诈攻击仍具组织化、策略化特征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