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VLA司机大模型技术进展 - 核心能力提升体现在三方面:更懂语义(多模态输入)、更擅长推理(思维链)、更接近人类驾驶直觉(轨迹规划)[1] - 四大核心能力展示:空间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与记忆能力(含RAG技术)、行为能力[1][3] - 技术整合动态目标、静态元素、导航地图等多元素进行思维链输出[3] - VLA技术路径融合端到端学习、轨迹预测、视觉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栈[5] 自动驾驶技术研究趋势 - 学术界研究重心从传统BEV感知/车道线检测转向VLA大模型方向[5] - 工业界仍在优化传统感知规划方案 但学术顶会已较少收录相关论文[5] - VLA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最受关注方向 存在多个待探索子领域[3][5] VLA论文指导课程体系 课程架构 - 14周系统训练:包含传统端到端/VLA技术对比、模块化模型设计、推理增强模型等模块[9][11][26] - 采用"2+1"多师制教学(名校导师+行业专家+科研班主任)[22] - 配套资源包括公开数据集(nuScenes/Waymo等)、Baseline代码库(VAD/UniAD等)及5篇必读论文[23][24] 学员产出 - 可获得论文初稿、结业证书及潜在推荐信[22] - 掌握从选题(Week3)、实验(Week6-12)到投稿(Week14)全流程方法论[26][27] - 硬件要求最低配置4张NVIDIA 4090显卡 建议8张以上[19] 教学特色 - 提供定制化研究idea(每位学员1个)及持续6个月答疑服务[18][30] - 强制学术诚信规范 要求每周1-2小时课外学习及全勤参与[19][22] - 三重能力培养:理论体系构建(Week2)、代码实践(Week6-8)、论文写作(Week13)[6][26]
自动驾驶VLA论文指导班第二期来啦,名额有限...
自动驾驶之心·2025-08-14 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