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营区域分散,不良上升,息差下降,厦门国际银行需要一场“改革”
数说者·2025-08-10 23:30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13年改制为中资城市商业银行[2] - 第一大股东为福建省福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1.82%),前十大股东中福建省国企合计持股比例达31.62%[3] - 公司在香港和澳门分别控股澳门国际银行(持股56.2%)和集友银行(持股64.31%),形成"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战略布局[3][4]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合并总资产1.14万亿元,本部总资产7,984.84亿元,但增速显著放缓至1.84%和4.93%[5][6] - 2024年合并营收155.79亿元(本部120.18亿元),净利润15.04亿元(本部23.61亿元),澳门国际银行亏损7.91亿元[5] - 近五年合并报表有2年营收负增长(2023年下降26.95%),3年净利润负增长(2023年下降81.39%)[10][14] 业务结构 - 净息差跌破1%至0.90%,利息净收入占比仅42%(本部37.65%),低于投资净收益[15][17] - 呈现"主业不主"特征,在万亿级城商行中较为罕见[2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至2.12%,拨备覆盖率降至105.47%接近监管红线[21] - 逾期贷款率3.29%和关注贷款率4.99%均高于不良率且呈上升趋势[23][24] 区域分布 - 合并口径福建地区贷款占比仅31.27%(本部41.15%),低于典型城商行水平[23][26] - 贷款区域分散覆盖港澳台(18.01%)、广东(17.46%)、江浙沪(14.12%)等七大区域[25] - 经营区域分散导致成本收入比高达46.71%(合并)和38.45%(本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