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智能机器人行业当前关注度极高,竞争激烈,但产品力是立足之本[3] - 人形机器人价格快速下降(G1从9.9万降至R1的3.99万),未来可能通过税收模式实现"免费"使用[4][5][6] - 具身智能AI模型是行业最大技术瓶颈,需突破ChatGPT式的临界点[11][12] -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每年翻一番,技术突破后可能达百万台级别[24] - 公司四足机器人占全球60-70%市场份额,人形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17] 产品战略 - 产品矩阵覆盖大小不同尺寸(1.7米至小型机),分别侧重工业应用和娱乐开发[17][18] - 当前阶段以表演/运动展示为主(如跳舞、格斗、跑步),因实际劳动应用尚不成熟[13][14][15] - 硬件可靠性是动作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算法已相对成熟[16] - 通过降低售价门槛(3.99万起)加速生态建设,已形成租赁和开发者社区[4][5] 技术路径 - 具身智能AI模型需要实现"小数据高成功率"的训练能力,而非纯数据驱动[12] - 技术突破时间窗预计2-10年,最快2-3年可见显著进展[8] - AI代码生成在简单程序成功率超90%,但复杂任务仍有局限[10] - 硬件需向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发展[11] 全球化布局 - 公司50%营收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即开始全球化布局[20] - 出海策略包含整机(四足/人形)和模组零部件多条产品线[20][21] - 全球市场份额争夺需提前3-5年进行产能和技术布局[4] 管理与发展 - 上市被视为公司9年发展的阶段性里程碑,旨在提升管理成熟度[25][26] - 多产品线协同依赖关节电机模组等通用技术模块[21] - 人员扩张带来管理挑战,需建立高效运营体系[20][21] 行业展望 - 机器人应用将经历类似电脑的发展路径:从开发者工具到大众化[15] - 娱乐属性与劳动功能将长期并存,取决于技术成熟度[22][23] - 汽车工厂等场景已实现初步落地,但大规模价值创造仍需时日[14]
首发对话实录|王兴兴,聊宇树科技上市意义!
新浪财经·2025-08-09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