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迪心态崩了,突然反悔要继续造油车?
创业邦·2025-08-08 10:17

核心观点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战略摇摆与技术代差问题,导致市场份额下滑与利润大幅缩水 [6][7][19] - 中国新能源车企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形成竞争壁垒,BBA的"油改电"策略与价格战反噬品牌价值 [21][22][69] -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豪华车市场从机械性能导向转向智能化与用户体验导向 [32][62][74] 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未来十年继续研发内燃机 [6] -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50% [7] - 宝马从未设定燃油车停售时间表,CEO公开反对全面电动化 [7] 财务表现 - 2024年BBA全球销量全面下滑:奔驰-3%、宝马-4%、奥迪-11.8% [19] - 2024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奔驰-55.8%、宝马-29%、奥迪-37.5% [19] - 2023年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奔驰/宝马接近20%,奥迪13.9%(2019年仅1%)[16][17] 产品策略失误 - "油改电"技术路线导致产品力不足,宝马i3等车型性能与体验存在缺陷 [21][22] - 价格战加剧品牌贬值:华晨宝马i3从35万降至17万,奥迪e-tron降价12万 [24][27] - 2025年6月BBA主力新能源车型合计销量不足4000台,不及问界M9单款车型一半 [35] 技术代差 - 中国车企实现4秒级加速+激光雷达配置(蔚来ET5),远超BBA同级车型性能 [56][62] - 智能化差距显著:奔驰MBUX系统需逐条识别指令,落后中国车机上下文理解能力 [62][63] - 供应链成本劣势:中国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仅为欧洲的55%-58%,激光雷达价格从5万降至3000元 [69] 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成为BBA最大单一市场,但本土车企通过技术鱼池(比亚迪)、场景定义(理想)等策略占据优势 [41][43][44] - 新势力产品矩阵覆盖25-50万价格带,形成对传统豪华品牌的替代效应 [56][69] - 用户需求转向"冰箱彩电大沙发+智能驾驶",BBA工程师文化难以适应新消费逻辑 [72][74] 转型困境 - 既得利益束缚:宝马曾中断纯电平台研发,导致iNext车型延期 [75] - 服务体系滞后:奔驰冷却液泄漏事件拖延2年才召回,暴露危机处理缺陷 [76][78] - 供应链僵化:奥迪匈牙利工厂罢工直接损失23万辆产能,反映传统采购体系脆弱性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