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构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标志着"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涵盖电力市场各品种各环节 [2] - 电力市场化改革实现从区域分散探索向全国统一规范运行的历史性跨越,统一了电力市场"度量衡" [2] - 规则体系包括《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信息披露、准入注册、计量结算规则为支撑 [2] 政策背景与十年探索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置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首要位置 [4] - 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启动时,各省市场规则各异,跨省跨区交易面临壁垒,电力资源无法高效流动 [5] - 2016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率先印发,2020年完成修订,为市场化交易破冰开局 [5] - 2023年《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推出,总结多地试点经验,推动现货市场全覆盖 [5] 2024年规则体系系统性跃升 - 修订《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确立"1+6"基础规则体系的"1",为规范性文件提供依据 [6] - 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推动绿电交易融入中长期交易 [7] - 出台《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统一信息披露和注册要求 [7] - 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推进辅助服务市场规范统一 [7] "1+6"规则体系协同机制 - 《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是体系基石,确立市场架构、运行原则、权责边界和治理框架 [9] - 中长期交易是市场稳定的"压舱石",现货交易是资源时空配置的"指挥棒",辅助服务是系统安全的"调节器" [9][10] - 注册、信息披露、计量结算规则确保市场流程规范透明,实现"一地注册、信息共享" [10][11] 市场运行成效与数据 - 2025年1—6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跨省跨区交易电量6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 [13] - 绿电交易电量1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3%,绿证交易量4.46亿个,同比激增364% [13][16] - 省内电力中长期市场全覆盖,6个地区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6个地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 [15] - 跨省跨区市场突破性进展,长三角电力市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等启动,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 [15] - 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增至81.6万家,同比增长8.9%,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 [16]
媒体报道丨全国电力市场“一盘棋”靠啥打通?
国家能源局·2025-08-06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