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东人,悄悄成为脱口秀扛把子
36氪·2025-08-05 00:09

脱口秀行业中的山东现象 - 山东籍脱口秀演员在行业中占据显著比例,形成独特的地域现象,代表性人物包括徐志胜、何广智、孟川、唐香玉、程璐等[9][11][12] - 山东演员通过方言(如鲁西南口音、济普、淄博方言)和地域文化元素(倒装句、儿化音)增强表演效果,方言成为天然喜剧Buff[56][37] - 演员群体擅长将山东本土议题(考公热、酒桌文化、宗族观念、重男轻女)转化为全网共情的喜剧内容[29][54] 山东演员的创作主题与风格 - 苦难幽默化:房主任将家暴经历提炼为"柯基丈夫"等自嘲段子,以喜剧形式解构悲剧[14][18][20] - 社会议题批判:唐香玉以"全村首位女硕士"身份挑战传统性别规训,反对催婚和"女子读书无用论"[21][25][28] - 职场洞察:程璐通过"向上管理""战略性节能"等梗精准解构职场文化,被观众称为"职场生存白皮书"[46][48] - 底层叙事:何广智以"月薪1500"的穷小子形象展现城乡青年生存状态,耿直自嘲引发共鸣[43][44] 山东脱口秀产业生态 - 孵化中心:济南作为重要基地,诞生泥乐脱口秀俱乐部(孟川创立)、段王爷俱乐部等厂牌,输出张灏喆、格子等签约演员[59][63][64] - 观众基础:济南"曲山艺海"的曲艺传统(山东快书、梨花大鼓等)培育了高包容度的观众群体[64] - 人才流动:尽管孵化能力强,但成熟演员如孟川、何广智多向上海等一线城市转移,本地面临人才留存挑战[66][67][68] 文化符号与行业影响 - 考公梗:孟川调侃"全球山东化",建议山东人考国外公务员实现"美国鲁A,英国鲁B"[31] - 形象反差:徐志胜利用"老实山东人"刻板印象与外貌自嘲(如"脱口秀花瓶")制造强烈喜剧效果[35][39][40] - 产业联动:笑果文化将节目录制延伸至山东,程璐推动本地市场关注[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