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8秒造一只“活体机械蟑螂”!哈工大校友建立全球首个昆虫-计算机混合机器人自动生产线
生物世界·2025-08-02 10:00

核心观点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昆虫-计算机混合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可在68秒内将普通蟑螂改造成可远程控制的"活体机械蟑螂" [2] - 该技术标志着生物混合机器人正式迈入工业化生产时代,未来可应用于灾害搜救、危险环境探测等领域 [16] 技术突破 - 发现蟑螂前胸与中胸间的弹性薄膜可作为天然"控制面板",通过3V电脉冲刺激可在0.4秒内实现精准转向(最大转角82.6°)或急停(速度降低68.2%) [7] - 开发全自动装配系统,包含视觉定位(亚毫米级精度)、机械臂操作(抓取2.3g电子背包)、精准植入(0.6mm厚薄膜)和自动锁定四步骤 [10] - 人工装配需15分钟,自动化系统仅需68秒,效率提升13倍,合格率达86.7% [12] 性能优势 - 能耗极低:利用蟑螂自带生物能源系统,无需充电 [9] - 地形适应力强:可穿越碎石、瓦砾等复杂地形 [9] - 负载能力强:可携带自身体重2倍的设备(约15g) [9] - 协同效率高:4只半机械蟑螂在模拟灾后场景中10分31秒覆盖80.25%区域,单个蟑螂最高覆盖率仅45.75% [14] 应用场景 - 灾害搜救: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17] - 危险环境探测:核辐射/化学污染区域监测 [17] - 分布式传感网络:通过半机械昆虫集群实现广域监测 [17] - 未来计划集成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增强环境感知能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