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四部门:全链条整治安全隐患
证券时报·2025-07-24 08:50

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实施 市场规模与政策背景 - 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3.8亿辆,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配套《意见》,强化全产业链安全保障[3][21] 新国标核心修订内容 - 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历时8个月完成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及220余次试验验证[5][7] - 关键调整:塑料质量占比≤5.5%、铅酸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从55kg提升至63kg、强制北斗定位与动态监测功能、取消脚踏骑行装置强制要求[6] - 实施时间分两阶段:生产环节9月1日、销售环节12月1日[9][10] 新国标五大积极影响 1. 安全性能提升:优化防火阻燃指标,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并减少有毒气体释放量[12] 2. 降低交通事故风险:限制电机最高转速、制动距离缩短50%、增加爬坡转矩限值[12] 3. 防范非法改装: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防篡改技术,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12] 4. 延长续航能力:铅蓄电池车型续航提升至60-70公里[13] 5. 消费者便利性:铭牌标注建议使用年限,提醒淘汰超期产品[12] 政策执行与产业适配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部署生产管理、认证监督、销售登记等七大环节全链条整治[21][22]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产业生态适配新标准,加快旧标车退市(12月1日前完成消化)[11][23] - 消费者选购指南:认准CCC认证与"一车一证"合格证[16] 行业动态 - 企业加速促销消化库存,新标车研发生产提速[10][11] - 国家消防救援局预计新国标将长期降低火灾事故风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