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破法不责众窠臼 发力惩治球场“侮辱者”
经济观察报·2025-07-21 11:25

球场辱骂事件分析 - 天津津门虎主场对阵成都蓉城比赛中,部分球迷使用扩音设备持续辱骂成都前锋韦世豪及其家人,导致韦世豪情绪失控被红牌罚下,直播被迫消音处理[2] - 涉事球迷被行政拘留7天并禁止观赛,中足联公告强烈谴责此类行为[2] - 成都球员甘超公开批评辱骂行为突破做人底线,强调球场应受法律和道德约束[3] 行业乱象趋势 - 类似事件近年频发:2024年9月申花球迷侮辱海港球员武磊家人,成都球迷在河南客场粘贴侮辱性贴纸并破坏前投资人画像[4] - 2024年5月青岛海牛球迷因辱骂球员被足协处以空场+罚款处罚[8] 事件影响评估 - 辱骂行为直接干扰球员心理状态,破坏比赛公平性(韦世豪红牌事件导致比赛失衡)[5] - 中超形象受损,部分家长担忧青少年观赛受不良影响,可能引发上座率下滑[5] - 球员与球迷冲突动摇职业联赛根基,扭曲足球生态[5][7] 行业治理建议 - 需打破"法不责众"惯性,提升违法成本(如空场、罚款等处罚手段)[8] - 治理范围应覆盖球队、球员及球迷层面,遏制足球流氓习气蔓延[7] - 倡导文明观赛文化,通过互相"补位"而非互相诋毁重建良性互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