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投机,结局大不同!股市疯狂之时,我们应如何对待?
券商中国·2025-07-12 23:24
核心观点 - 激进投机风格虽短期收益显著但长期损害投资者财富 而价值投资原则在泡沫时期保持理性方能实现可持续回报 [1][3][4] - 投资经理应坚持"不懂不做"和安全边际原则 避免迫于市场压力参与投机 真正优秀的管理人在市场狂热时选择退出而非迎合 [1][4][6] 投资策略对比 - 蔡志勇采用技术面驱动策略 年换手率100% 通过捕捉市场动量实现短期高收益 如1962年市场暴跌25%时追加2800万美元投资使基金当年大涨68% 1965年实现50%超额收益(对标道琼斯指数14.2%涨幅)[3] - 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原则 1956-1968年合伙公司累计收益1403.5% 年化复合收益率25%(同期道琼斯指数年化9.1%) 通过严格选标和复利积累实现长期回报 [4] 资金管理方式 - 蔡志勇通过发行基金获利 曼哈顿基金募集总额达4.97亿美元(初始募集2.47亿美元+后续投入2.5亿美元) 个人以2700万美元出售基金权益 但投资者后续亏损90% [3] - 巴菲特将绩效佣金再投资于合伙基金 与投资者共同分享复利增长 1969年因估值过高主动关闭基金 规避后续5年市场大跌 [4] 市场环境应对 - 20世纪60年代美股投机盛行时期 多数投资经理迫于业绩压力转向投机 最终导致惨烈损失 [6] - 巴菲特明确拒绝预测市场走势 强调"不加入 斗到底"原则 在缺乏符合收益率要求(领先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的投资机会时选择暂停投资 [5][6]